“这光饼,怎么成了限量版的稀罕东西?”站在庆城林华光饼店的门口,排队的阿姨小声嘀咕着。
她身后的年轻人打趣道:“这可是小时候的味道,现在得碰碰运气才能吃到。”于是乎,每逢周末,庆城的这家小饼店前总是热闹非凡,老少皆有,都是为了那一口难得的怀旧味道。
这一幕如同是时光交错,每一个慕名而来的人似乎都在尝试寻找一份过往的记忆。
庆城光饼的历史与特色庆城作为一个小城,却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宝藏地,这里的光饼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
走进店里,那一股烤饼的香味扑面而来,让人不自觉地咽一口口水。
这家光饼店的历史悠久,许多老一辈的福州人对它都有深刻的记忆。
光饼原本不是福州的独有美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北方的地区,随着历史的变迁,成为了福州特色的一部分。
如今这样的饼店已经不多见了,市面上流行的大都是现代化的快餐,而传统的手工制作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慢慢的,知道这家饼店的人开始越来越少。
对于福州的老居民来说,这里的光饼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在这家小店里,手工制作的方式一直是坚持的传统。
店主是个沉默寡言的老手艺人,常年守着烤炉,面前的案板总是堆满了各种面团。
现代城市的禁烟令不允许用炭火烘烤,即便如此,店主仍然能用电烤炉做出让人满意的味道。
尽管少了几分烟火气,但那股子香味依然让人忍不住想再咬上一口。
单说那葱肉饼,光是想想便会让人垂涎。
面饼在电炉的高温下烘烤,肥肥的葱肉在面皮中滋滋作响,油脂慢慢融化,猪油香和葱香完美结合,让人无法拒绝。
许多外地来的客人可能不太能接受其中的肥肉风味,但对于本地人,那就是童年记忆中无法替代的美味。
在这里,你总能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那一款。
除了经典的光饼,还有葱肉饼、虾干饼以及夹菜饼等等。
这些不同风味的饼满足了各种口味的人群,一些顾客甚至会特意打包带走,在家中用空气炸锅加热,依然保留了出炉时的酥脆感。
不同种类的饼各有优劣,像是虾干饼,虽名为“虾干”,多是少了河虾,变成了猪油肥肉丁。
另一种则是夹菜饼,将不同的佐料夹进光饼中,变得既简单又美味。
当然,这样的搭配需要掌握一个"度",若是搭配得太多太杂,反而掩盖了光饼本身的香味。
所以,夹什么菜、放多少料,正是店家多年经验的结晶。
传统饼店的现代挑战如今,和许多传统行业一样,饼店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手工作坊的形式很容易被工业化生产所替代。
房租的不断上涨,年轻人不愿意选择这份辛苦的工作,而是去追寻更为方便的工作形式,种种原因都在动摇着这样的传统行业。
但是,对于这样的传统店铺,命运又该何去何从呢?
也许,在这一代人追寻味道的时候,下一代可能连什么是葱肉饼都不知道了。
因此,在某个层面上,这样的一家小店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守护者,守护着的一方不仅仅是舌尖的美味,还有那份属于老街巷的文化记忆。
当老手艺人把一张张饼放入烤炉,看着它们在炉中慢慢膨胀,皮变得金黄,饼香四溢,或许这就是他能够继续坚持的唯一理由。
在他的心中,早已不再只是利润,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和信念。
每一次咬下去,都是一趟时光的旅行。
在这家饼店中,人与饼之间的联系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味蕾感受,而成为了一种情感的寄托。
如果你也有机会来到庆城,站在这家店前,排上一会儿队,买上一两个饼,也许就会明白,什么叫作真正的“美味”和用心。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那些一度被称为“历史悠久”的东西,正是我们文化中最鲜活的一部分,值得珍惜与守护。
希望在许多年后,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样的手工温度,仍然能够在品尝一口光饼时,感受到那一瞬即逝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