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棉花产量534.3万吨,新疆棉花产量达到67.3%,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大“半壁江山”。本组照片拍摄地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塔里木乡区域。袁欢欢 摄
受日照、降雨量、土壤等环境的影响,普遍棉质较好,并一跃成为全国的产棉大区。每年9月中旬到11月底,从河南、四川、甘肃等,开始蜂拥而至汇集到一个产棉大区新疆南疆,石河子等兵团已经普及机采棉了,所以拾花工涌向哈密、库尔勒、阿克苏等地,开始了长达90天的拾花热潮。袁欢欢 摄
棉花装卸工正在往大兜车里装棉花。平均每车可装棉花13吨,最低12吨,最高可装16吨。9月份每天3车,10月份是棉花的最好时期,所以每天至少4车。装满后,就直接拉到轧花厂出售了。袁欢欢 摄
捡棉花的时间,大概从9月初就基本拉开帷幕了,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甚至12月初,期间历时近90天的时间。拾花工只要努力点,3个月至少挣个七八千,有的甚至可以挣到3万,但每到晚上时,累得要都直不起。袁欢欢 摄
韩文萍,27岁,来自河南省滑县,她说现在还没有生小孩,所以能出去多挣些钱。今年是她第三年捡棉花,第一年是在天津,第二年和今年都在新疆,因为比较年纪又有经验,她每天最低捡100公斤,最高150公斤,算是同伴中的拾花能手。袁欢欢 摄
装卸工将棉包很费劲地放到车上,因为放到第三层再往上放第四层就已经很吃力了,毕竟高度和重量对于装卸工来说,还是一个限度。袁欢欢 摄
时间为晚上8点钟,听起来不是很晚,但新疆所处的时区要相对内地晚2个小时。拾花工为了多挣些钱,就等到晚上9点左右才结束,到了10底因为棉地的棉花少了小了,她们有些人会吃完饭后,戴上头灯继续在棉地里捡拾棉花,直到12点凌晨才结束,只为多挣些钱。袁欢欢 摄
手是拾花工人的致富法宝,捡花的时候拇指、食指和中指用的比较多,以前因为戴手套不方便捡拾棉花,所以近3个月下来,拾花工的手严重的会出现一些指甲脱掉,虽然现在有了手套做保护措施,但结束后也会出现干裂的情况,也算是职业病。袁欢欢 摄
拾花工正排队打饭,旁边是吃饭时间的预告牌,这两天天气比较阳光明媚,地里的棉花开始缩减,时间往前提前了半个小时。尽早地捡完棉花,对于种植的老板来说,棉花才能买上好价钱,日照太长,棉花就会萎缩,或是刮风下雨那就更严重了。袁欢欢 摄
晚饭结束后,拾花工正帮84号李晓君的棉包从电子秤上搬下来,因为拾花工都是女性所以每个包需要五六个人,然后再将包打开把棉花倒进棉花堆里。袁欢欢 摄
一名工作人员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代表着每个人的编号,每天所捡花的重量,新疆的重量是公斤。袁欢欢 摄
49号任佳俊的2包棉花重121公斤,每个包要除去1公斤,最后重量为119公斤。袁欢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