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用三步棋灭了霍氏,牺牲皇后是必选项,为何还要牺牲儿子
在西汉元帝崩逝后,大权在握的大司马霍光力排众议,从民间选择了一位籍籍无名的宗室子弟刘询登基为帝。这位新帝就是后来的汉宣帝。然而,霍光万万没想到,这个看似好控制的傀儡皇帝,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政治家。在长达数年的权力角逐中,刘询步步为营,以失去深爱皇后许平君的代价换取时间,又不惜将亲生儿子刘奭置于危险境地,最终用三步精心部署的棋局,彻底覆灭了权倾朝野的霍氏家族。这场发生在公元前74年至前66年间的宫廷斗争,不仅改变了西汉王朝的政治格局,更展现了一个帝王为夺回皇权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权臣独断朝纲 少帝命途多舛
西汉元帝驾崩时,朝廷大权早已被大司马霍光牢牢掌控。霍光不仅统领军队,更是把持朝政大权,文武百官的任免升迁都要经过他的首肯。在他的羽翼之下,整个霍氏家族势力遍布朝野,俨然成为西汉王朝最强大的外戚集团。
霍光扶持刘病已之子刘贺继位,本以为这位新君会对自己唯命是从。不料刘贺登基后骄奢淫逸,不理朝政,二十七天内就犯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过失。
面对刘贺的荒唐行径,霍光召集百官,上书太皇太后,列举刘贺的种种罪状。在霍光的主导下,朝廷上下一致同意废黜刘贺,这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臣子废立天子的先例。
废帝之后,朝廷需要选立新君。霍光最终将目光投向了远在民间的宗室刘询。刘询虽出身皇族,但因家族遭受牵连而流落民间,年幼时曾放牧为生。
刘询的家世清白,在朝中没有任何势力根基,这正合了霍光的心意。霍光认为,这样一个没有背景的年轻人,必定会对自己感恩戴德,方便掌控。
就这样,刘询被迎接入宫,登基称帝,是为汉宣帝。新帝初登大宝,霍光更是独揽朝政,连宫中禁卫军都由霍家亲信把持。百官上朝,都要先去拜见霍光,然后才能觐见天子。
宫中大小事务,从选妃到政务,都要经过霍光首肯。朝野上下都明白,这位年轻的天子不过是霍光手中的傀儡。在外人看来,霍光已然成为西汉王朝真正的掌权者。
这时的刘询表面上对霍光恭敬有加,实则暗中观察,静待时机。废帝刘贺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这位年轻的帝王深知,要想真正掌握大权,必须有更周密的谋划。
霍光独揽朝纲 皇帝韬光养晦
汉宣帝刘询登基之初,朝堂上下都在霍光的掌控之中。霍家势力盘根错节,从军队将领到朝廷命官,几乎都是霍家的亲信。
年轻的帝王每日上朝,都要看到大臣们先去拜见霍光。就连宫中的禁卫军都不在皇帝掌控之下,这些刀枪都握在霍家人手中。
霍光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势,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立为皇后。霍成君入宫不久便去世,霍光又将其侄女霍显选为皇后。
朝廷大事小事,从选妃立后到政令颁布,无一不要经过霍光首肯。百官上奏的折子,要先经霍光过目,连皇帝的诏书也要由霍光审阅。
在这种情况下,刘询表面上对霍光恭敬有加,处处表现出谦逊谨慎的态度。朝会上,他常常虚心求教,对霍光言听计从。
霍光对这个看似驯服的年轻皇帝十分满意。他认为自己选择刘询是明智之举,这个没有根基的穷宗室,必定会永远感恩戴德。
为了笼络人心,霍光还不断提拔自己的亲信进入朝廷重要岗位。霍家的势力网越织越大,朝中大臣们都要依附霍家才能升迁。
刘询见此情形,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他表面上对朝政漠不关心,整日沉迷于读书习字。
在日常起居中,刘询也表现出对霍家的信任。他让霍家人担任贴身侍卫,对霍家安排的宫女太监也毫无芥蒂。
霍光见皇帝如此,更加放松了警惕。他开始让自己的儿子霍禹参与处理政务,为日后接班做准备。
皇帝每次召开朝会,总是先问霍光的意见。大臣们上奏的章折,他也都交给霍光处置。
这种表面的谦恭和信任,让霍光越发觉得这个年轻的皇帝已经被自己驯服。他开始在朝堂上更加肆无忌惮,连一些皇家典礼都要由他来主持。
在霍光眼中,这个曾经放牧为生的穷宗室,正是自己理想中的傀儡皇帝。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在这种表象之下,刘询正在暗中观察和积蓄力量。
朝臣们看在眼里,都以为皇帝没有主见,甚至有人认为这个年轻的帝王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掌握真正的权力。但他们都看错了这位年轻的帝王。
就这样,霍光在权力的顶峰上越走越远,而刘询则在暗中等待时机。这场看似平静的局面下,一场改变西汉政局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
设计一局好棋 置许皇后死地
公元前74年,一场意料之外的变故打破了朝廷的平静。汉宣帝刘询的宠妃许平君,在霍家的运作下正式被立为皇后。
这位出身官宦世家的许平君,不仅容貌出众,更是以温婉贤淑著称。刘询与她感情甚笃,两人常常在御花园中漫步,形影不离。
许皇后入主中宫后,霍家人对她格外关注。霍光的妻子显然把许皇后视为眼中钉,暗中派人严密监视她的一举一动。
正当许皇后以为自己稳坐后位时,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正在酝酿。霍光的妻子开始散布谣言,说许皇后暗中修习巫蛊之术。
这个时期的朝廷对巫蛊之事特别敏感,前车之鉴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霍光妻子的谣言很快在宫中传开。
宫中的太监宫女们纷纷议论,说许皇后在深夜时分点燃怪异的香烛,有人还说看见她在月下念诵咒语。这些流言越传越邪乎。
霍光的亲信们开始在朝堂上旁敲侧击,暗示许皇后有不臣之心。有大臣甚至上书弹劾,说许皇后行为诡异,恐有不轨。
面对这些指控,许皇后百口莫辩。她向皇帝申诉自己的清白,却发现刘询对此事态度模糊。
霍光抓住时机,派人搜查后宫,在许皇后的寝宫中"发现"了巫蛊之物。这些所谓的证据都是精心准备的。
事态逐渐升级,霍光以"证据确凿"为由,要求严惩许皇后。朝廷上下都在观望皇帝的态度。
出人意料的是,刘询并没有为许皇后辩护。他在朝堂上保持沉默,任由大臣们对许皇后口诛笔伐。
最终,许皇后被正式废黜,打入冷宫。不久后,便传来她服毒自尽的消息。
许皇后之死在宫中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说她是含冤而死,也有人说这是咎由自取。
霍家人认为这是一场完美的胜利,他们成功除掉了一个潜在的威胁。然而他们没有看出,这正是刘询布下的第一步棋。
刘询表面上痛失爱妃,实则借此试探了霍家的底线。通过许皇后一事,他看清了霍家的势力分布。
宫中的风波渐渐平息,霍家更加肆无忌惮。但他们不知道,皇帝已经在暗中记下了参与构陷许皇后的每一个人。
这场看似霍家胜利的争斗,实际上为日后的反击埋下了伏笔。刘询用自己深爱的皇后作为代价,换来了战术上的主动。
大权终归皇帝 霍氏覆灭殆尽
许皇后之死后不久,霍光因病驾崩,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长安城。霍家的权力旗帜转移到了霍光的妻子显夫人手中。
显夫人比霍光更加跋扈,她在朝中安插亲信,试图继续掌控朝政大权。她的儿子霍禹也开始频繁出入朝堂,俨然一副接班人的姿态。
就在霍家人沉浸在权力更替的忙碌中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皇帝突然宣布太子刘奭有疾病在身,需要搬出东宫到城外居住。
这个决定让霍家人感到不安。他们派人暗中打探,却发现太子的住处已经被皇帝的亲信包围。
刘询开始在朝堂上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强硬态度。他先是撤换了几个霍家的亲信大臣,理由是这些人办事不力。
显夫人见势不妙,立刻召集家族重要成员商议对策。就在他们密谋时,皇帝的第二步棋已经落下。
一份密报被呈递到皇帝案前,揭露了显夫人与霍禹密谋造反的证据。这些证据都是事先布置的眼线收集的。
刘询立即下令,将显夫人和霍禹母子逮捕法办。禁卫军包围了霍府,霍家的私兵不战而降。
朝廷大臣被召集到太极殿,皇帝当场宣读了霍家谋反的罪状。那些曾经依附霍家的官员,此时纷纷倒戈。
显夫人和霍禹被押入大牢,霍家其他重要成员也被一网打尽。审讯过程中,许皇后的冤情被揭露出来。
皇帝下令,对参与构陷许皇后的人严惩不贷。那些曾经陷害许皇后的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霍家的产业被全部充公,他们在长安城内的豪宅被查封。昔日权倾朝野的霍氏家族,转眼间分崩离析。
显夫人在狱中服毒自尽,霍禹被处死,霍家三百余口被夷为庶人。曾经不可一世的霍氏家族,就此覆灭。
太子刘奭被接回东宫,民间传言说这是皇帝为了保护太子而设的险棋。皇帝借太子避难之机,实则是在调动可靠的力量。
朝廷大权重新回到皇帝手中,百官上朝不再需要先去拜见外戚。刘询开始着手整顿朝政。
这场历时数年的权力争斗,以霍氏家族的彻底覆灭而告终。汉宣帝用失去深爱的皇后和暂时疏远太子为代价,最终夺回了属于皇权的威严。
后人评价这场政治角逐,称赞汉宣帝的果断和智慧。他用看似被动的方式,成功扭转了皇权旁落的局面。
这场争斗也给后世留下深刻教训:外戚干政之祸,莫过于此。从此以后,汉宣帝施行的一系列政策,都在防范外戚权力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