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屈辱的条约:不费一枪一弹失掉17个台湾,邻国至今仍在庆祝

洞庭波涌连天 2024-12-12 16:15:05

外兴安岭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以及库页岛一带在清朝时曾是中国领土,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前的名字叫海参崴,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常识。

但它们都在1858年因为中俄之间的一份《瑷珲条约》变成了俄罗斯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相当于17个台湾,从此成为了异国他乡。

而且,清朝当时并没有进行任何的武力抵抗一枪未发就选择了退让。

而这次对俄条约直接开启了后来沙俄对中国多次缔结割土协议的高潮,从而使得当时中国东北,西北地区遭受了巨大的安全压力。

沙俄则将这份遗产传承给了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并彻底改变了这些土地上的人文面貌。

以至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等城市至今依然保持了每年纪念《瑷珲条约》签订的庆祝日活动。

那么,《瑷珲条约》签订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清政府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不可理喻的举动?

1,瑷珲条约如何签订?

先来看看《瑷珲条约》签订前清朝和沙俄之间的形势。

征服东方的草原,冰原,绿洲和沙漠是沙俄自16世纪以来的梦想。

尤其是在17世纪以后,随着沙俄征服西伯利亚汗国,并不断将势力渗入东方。

沙俄通过征发哥萨克远征,派遣殖民军,以及组织东方探险的方式,实际上已经在17世纪初将势力扩张到了黑龙江流域。

所幸清朝前期的武力还很充足,且俄国无法向远东地区投入太多资源,因此康熙皇帝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之后,双方通过《尼布楚条约》和后来的《恰克图条约》确定了国界,遏制了沙俄向南扩张的步伐。

这一时期,清朝和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国界线是沿着山岭和河流划分的,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成为了两国的天然界限。两国之间也基本上维持了边界和平。

但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清朝在这场战争中败给西方国家,让沙俄看清了清朝军力虚弱的事实。

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清朝陷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战事之中,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而沙俄则在经历了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以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上台之后,掀起了改革活动。

亚历山大二世还在“西失东补”战略的影响下,加快了对东方的扩张步伐,沙俄在这段时间里侵入了土库曼,布哈拉,花剌子模,哈萨克等地。

而富饶的远东地区自然也不会被沙俄落下,成为了其觊觎的宝地。

终于,1858年4月,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时任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的尼古拉·穆拉维约夫突然以“协助友邦防英”的借口,向黑龙江派遣兵船,架设大炮,并要求和黑龙江将军奕山在瑷珲城谈判,要求清朝立即割让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使中俄两国“以黑龙江为界”,否则立即开战。

奕山经过与穆拉维约夫一番交谈,一开始不敢同意,但在看到沙俄军队在江面上发炮,开枪恫吓之后,选择了屈服。

最终仅用2天时间便同意了穆拉维约夫所提意见,签署了新的划界条约,这就是《瑷珲条约》。

按照《瑷珲条约》的规定,中俄之间的国界以黑龙江划分,中国只在黑龙江以北的江东六十四屯一带保留管辖权和永驻权,乌苏里江以东土地则成为“两国共管地区”,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还需要全面禁止清朝和沙俄以外的任何外国船只航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签署《瑷珲条约》的奕山和穆拉维约夫都只是地方官员,并非两国的统治者和专业外交官。

如果清朝不承认,《瑷珲条约》理论上也是不具备合法性的。

然而,清廷似乎并没有阻挡条约通过的意思。奕山虽然在事后被革职,但清廷却在1860年11月的《中俄北京条约》中选择承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

就此,俄国不费一兵一卒,不打一枪,就轻易更改了国界,所获颇丰。

2,清朝为什么不抵抗?

那么,清朝当时为什么不选择抵抗沙俄呢?

其实,主要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几个。

首先,清军当时的确没有能力抵挡沙俄的武力威胁。

沙俄在亚历山大二世上台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大幅度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和武器装备。

沙俄在靠近西伯利亚的喀山,以及西伯利亚的车里雅宾斯克等地本身就建立了大型兵站。

虽然此时西伯利亚铁路还没有开通,但他们确实有能力向远东投送数万人的军队。

而且,穆拉维约夫本人所在的东西伯利亚总督区确实也能拉起一支上千人的队伍。

清军在黑龙江地区的兵力虽然也有146个前锋骁骑,9200多名披甲人,800屯田兵等组成的万人大军。

但他们的装备别说和拥有后膛枪,榴弹炮的沙俄相比,就连和湘军,淮军相比也要落后一大截,真打起来他们确实很难打得过沙俄。

不仅如此,穆拉维约夫本人也确实要比奕山更有军事经验。

穆拉维约夫出生于一个军事贵族世家,年轻时就有过在中亚探险的经历,还参加过俄土战争和镇压波兰起义和高加索山民起义的战事。

他还比较有远见的向沙皇尼古拉一世提出过废除农奴制的请求。

而在远东,他还担任过伊尔库兹克总督,可以说对东方的情况非常了解。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和法国也派遣了军舰前往勘察加半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等地进攻俄国。

穆拉维约夫仅凭手中的1000多兵力,挡住了英法联军对这两个的地方多次进攻,还保住了远东地区的舰队,可以说他的军事才能是不错的。

而奕山出身清朝宗室,只参加过第一鸦片战争和镇压广东农民起义的战事,而且打得还很差,军事指挥水平和穆拉维约夫也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其次,沙俄自道光年间清朝输掉鸦片战争后就产生了轻视中国之心,不断鼓动来自的哥萨克,移民和流放罪犯向清朝防备空虚的黑龙江北岸,乌苏里江东岸拓展势力,抢夺耕地。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沙俄已经事实上控制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土地,并在乌苏里江东岸也建立了大量定居点,清廷对这些地方事实上已经丧失了控制能力。

相反,清朝在东北地区则因为禁止内地人去关外的政策,导致东北边疆缺乏开发,根本无力遏制沙俄不断越界的行为。

而且,当地的鄂伦春,达斡尔,赫哲等“索伦部族”因为清朝长年征调参战,人丁稀少,也没有多少能力遏制沙俄。

清朝中期以来,东北边防的重点也渐渐后退到了黑龙江以南,这无疑是给沙俄带来了极大的利好之处,为他们向南扩张提供了便利。

再者,清朝当时的内外形势也非常糟糕。咸丰,同治年间正是清朝的多事之秋。

这一时期,太平天国政权依然强盛,就在签订《瑷珲条约》的1858年,太平天国虽然发生了天京事变,但依然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以及在三河击败湘军精锐的胜利,太平军有西进淮南,东征苏南,浙江的态势。

而且,这一年江淮和中原地区还有捻军活动,安徽,河南,苏北一带处于捻军和清军的混战状态。

即便远在西南边陲的云南,也发生了由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兵运动。

更何况,清朝与英,法之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也还在进行之中。

《瑷珲条约》签署的同一个月,英法联军就已经攻陷了大沽口,并有向天津,北京进攻的态势,清廷一片慌乱。

可以说,这时候的清朝需要四处救火,根本没有精力在东北方向和沙俄再打一场大战。

所以,而穆拉维约夫“联清抗英”,“黑龙江共同防御”的口号,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起到了趁火打劫的效果。

最后,清朝之所以在《北京条约》中承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再割让乌苏里江东岸,含库页岛的大片土地,则是因为清朝当时已经打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无力抵御英法联军。

沙俄又以愿意“居中调停”的角色出现,清朝有求于沙俄,自然也要被沙俄的狮子大开口所影响,无奈答应了这些苛刻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瑷珲条约》签订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嘉奖了穆拉维约夫,穆拉维约夫也因此获封“阿穆尔伯爵”(黑龙江伯爵),瑷珲城对岸的海兰泡也改了名,叫布拉戈维申斯克,意思是“报喜城”,可见沙俄的确认为这是一件“大喜事”。

而且,沙俄很快就在穆拉维约夫的提议下,从外贝加尔和欧洲地区发放了一批罪犯,移民“徙边实土”,巩固了对当地的控制。想要收复此地,难度大大增加了。

时至今日,这位穆拉维约夫作为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可的“开疆拓土英雄”,其纪念碑依然在哈巴罗夫斯克立着。俄罗斯5000卢布钞票上也印着他的形象。

参考资料:

1,2002-俄罗斯大百科全书-Николай Муравьев-Амурский

2,2022.5.17-香港中文大学-冈察洛夫,李丹慧-俄中管辖中的领土要求和不平等条约

5 阅读: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