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老挝航空首架C909客机将从万象瓦岱机场腾空而起,执飞万象至巴色的首趟商业航班。与此同时,越南越捷航空两架C909已在成都双流机场整装待发,机身上鲜红的越捷航空涂装,以及“中越建交75周年”标志与若隐若现的“成都航空”标识,共同勾勒出中国商用飞机国际化征途的复杂图景。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飞行,实则是中国高端制造业打破欧美垄断、重塑区域航空秩序的关键一飞。
老挝航空官网最新公告显示,中国商飞C909飞机将在2025年4月12日正式开启在老挝的商业首航。首航航线为万象往返巴色,首航日将执行四班往返:QV331 航班 09:00 从万象起飞,10:05 抵达巴色;QV332 航班 10:50 返程,11:55 返回万象。
下午时段 QV303 和 QV304 航班将再次往返两地,总飞行时长 4 小时 20 分钟,与国内支线飞机利用率水平相当。搭乘首趟往返航班的乘客将获赠老挝航空特别纪念品,感受中老航空合作的独特仪式感。
在此前的3月31日,这架注册号为RDPL-34229的C909飞抵万象时,瓦岱国际机场举行了盛大的水门礼欢迎仪式,老挝航空总经理万赛亲自率队接机。C909的交付与首航背后,是中国商飞与老挝航空长达15年的深度协作。早在2010年,中老便签署了订购2架C909的协议。2025年3月18日,老挝民航局向中国商飞颁发了C909的型号接受证(ATC)。
据悉,老挝航空此次采用干租模式引进 C909,由商飞快线航空作为出租人,机身为蓝白相间的老挝航空标准涂装,凸显品牌独立性。这种 "零首付 + 小时分成" 的租赁方案,使老挝航空初期投入成本降低数亿元人民币,运力提升 25%。
中国商飞交付给老挝航空的C909以90座全经济舱布局、定制化老挝语标识及国花占芭花涂装亮相,兼具高温高湿环境适应性与短窄跑道起降能力,尤其适合东南亚地理条件和支线航空市场的需求。
这款搭载2台久经考验的通用电气CF34-10A 发动机的涡扇支线客机,航程覆盖 2225-3700 公里,可执飞老挝国内及周边国际航线。尤其是在 40℃高温环境下,C909仍能保持满负荷运行,1200 米短跑道起降能力可适配老挝 15 个小型机场。
值得一提的是,C909采用超临界机翼设计,燃油效率已较初始型号提升了约15%,客舱配备宽座椅、大排距,USB 充电接口覆盖每排座椅,为旅客提供媲美干线飞机的舒适性。截至 2025 年 3 月,C909的全球交付量已达162架,共在12架航司机队运营,累计安全飞行超56万小时,运送旅客超2000万人次,运营足迹覆盖158个城市。
很快,与老挝接壤的越南,亦将迎来两架C909的交付。注册号为B-652G和B-656E的两架C909飞机,目前已在成都双流机场完成各项准备,即将飞赴河内。越南此次引入C909,是其首次接收中国制造的民航客机。此前,越南民航管理部门已启动C909认证程序,为引进该机型破除门槛、扫清障碍。
与老挝的“干租”模式不同,越南越捷航空采用“湿租”模式引进的两架C909,机身同时保留“成都航空”的太阳神鸟标识与越捷标志,这种“混合涂装”暴露了东南亚航空市场的深层博弈。所谓“湿租”,即连带机组、维修、保险的全包租赁,本质是航司在规避政治风险与技术疑虑间的折中选择。
这种特殊安排背后,是越南对中国航空技术的矛盾心态:机身前部的“中越建交75周年”金色徽标,彰显着两国多年的友好关系;而垂尾保留的成都航空标识,则暗含越方对“中国高端制造”和品牌溢价能力的复杂心态。
越南选择湿租模式,既能快速补充运力,又可借助中方技术团队降低运营风险,为后续自主运营积累经验。该国航空管理部门曾私下透露:“这种依托中方机组与技术支持的合作形式,可以及时增强运力,还为未来可能的舆论风波预留切割空间。”
但市场的真实需求正在冲破意识形态藩篱。越捷航空作为东南亚低成本航空巨头,看中的是C909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卓越性能——其航程可有效覆盖河内至胡志明市、新加坡、曼谷等主力航线,而单座综合运营成本较竞品降低5%的经济性,契合越捷“高频次、低票价”的运营策略。在岘港、芽庄等旅游城市机场跑道长度普遍不足1800米的现实下,C909的短距起降能力成为破局关键。
老挝与越南的不同引进模式,折射出中国商飞国际化战略的弹性智慧。在老挝,中国通过型号接受证(ATC)互认机制,直接将C909适航标准植入东南亚航空监管体系;在越南,则借助成都航空的运营背书,以“湿租”实现曲线渗透。这两种路径的共同点在于:用事实飞行数据瓦解欧美适航认证的神话。
目前,C909已先后在中国、印尼、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开通航线181条,航点160余个,其中包含海拔3000米的云贵高原机场和跑道不足1800米的岛屿机场。这种经多样化环境验证的可靠性,正在动摇美国FAA和欧洲EASA的认证霸权。印尼翎亚航空3架C909的成功运营,更催生了“东南亚支线客机联盟”的雏形——该组织计划推动区域内适航标准互认,直接挑战波音、空客的定价权。
但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C909目前70%左右的国产化率,表面中国商飞已在诸多子系统整合方面获得了突破,但CF34-10A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未来,若中国商飞的C系列民机能达到九成左右的自主可控,全球航空产业链的“微笑曲线”将被彻底重构——从设计、制造到服务的全链条掌控,才能使中国真正掌握标准制定权。
老挝与越南相继引入C909,不仅是国产飞机国际化的里程碑,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民航合作的缩影。老挝作为东南亚唯一内陆国,依赖航空联通国内外;越南则通过C909拓展国内支线网络,缓解陆路交通压力。中国商飞借此逐步构建东南亚用户群,为C919干线客机的国际化铺路。
同时,C909在东南亚的布局,又与中老铁路、中越跨境经济区形成战略共振。老挝首航的万象-巴色航线,未来可延伸至柬埔寨暹粒,与中老铁路的万象-琅勃拉邦段构成“空铁联运”网络;越捷航空计划未来用C909加密河内-广州航线,这将使珠三角制造业与越南北部工业带形成“4小时产业圈”。这种基础设施的立体联动,正在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文本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RCEP 旨在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C909 参与构建的航空运输网络,与铁路、跨境经济区等基础设施一道,打破了区域间的流通障碍,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区域内货物、服务、人员、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
以中越跨境经济区建设为例,东兴 - 芒街、凭祥 - 同登等跨境经济区已吸引大量中资企业入驻,C909加密的航线,将为这些园区的企业提供更高效的商务出行与物流运输选择,推动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真正将 RCEP 框架下的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优势落到实处 ,在区域航空版图上刻下 “一带一路” 建设的深刻印记,重塑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格局 。
当老挝航空QV331航班划破万象的晨雾,当越捷C909机身上的太阳神鸟与金龙徽章共舞,这些天空中的中国印记,早已超越单纯的商业交付意义。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创市场”,从“标准接受者”到“规则制定者”,C909的东南亚征程,正书写着中国高端制造业最激荡的突围史诗。这场云端革命揭示的真理朴素而深刻:真正的航空霸权,从不诞生于禁运清单,而是淬炼于每一次起落架触地的自信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