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要先寻祖宗之山,祖宗之山不明,便如线无头绪,惑之不能解矣。祖山高耸,踊跃奔腾而下,有远祖山,有太宗,有少宗,有少祖山以及父母山。
名称各异,距穴远近有别。距穴近者,关系祸福近,距穴远者,关系祸福亦远。因此,论祖山以少祖山为主即可,不必推至极远之处。盖论龙先看入首,少祖之下即为入首也。
龙气长则福泽长,龙气短则福泽短。高山有祖宗,平洋亦有祖宗。高山看起伏,势宜远观;平洋看收敛,龙宜近察。盖平洋以水流不过之处为龙脊,有高平之处则为祖宗,亦必有上分下合之处,中间便为穴地。
祖山老气踊跃而来,大干行龙,至少祖嫩气生出,枝干为龙出身之处。自此而下,有父母山活泼可爱,为龙之入首。龙出身之处要巍峨耸拔,要开帐,要合星体,要中出,要转换,要过峡,要看枝脚,要看缠护,要看迎送,要看强弱、生死、顺逆、进退,要看有无定穴之处(过峡处多有真形之假穴出现),父母山则由此一路贯穿而来。
父母山在玄武山之后,穴中之气,皆有父母山而来。父母山下发脉处即为胎,如禀父母之气而结胎也。其下有束气即为息,如父母怀胎养息也。玄武山又称化生脑,即太极晕,即所谓孕。孕之成,如人有头面,手脚之形体。融结为穴处即为育,如子之出胎而育。
以上便为龙之入首来脉所包含的内容。总体来说,入首要看龙之来势,要看束脉,要看有气无气,要看形势,要看结局。
寻龙要看少祖山为主,少祖山则要明其星体,看其星体是何五行,要开帐,要高耸秀丽则福厚,低小混浊则福弱。要看星体两侧之水,起于何处,分于何处,又合于何处,水流去处为背,水合之处为面;看砂起于何处,砂头向外则为背,砂头向内则为面。背面关乎情谊,背面既明,穴情亦通。再看随龙之水去于何处,护龙砂弯抱何方,砂水有情方是真龙。
结穴之法又形态各异,有直龙,横龙,回龙,飞龙,潜龙,闪龙等,虽形式各各有别,但前去必要有坛唇余气,有近案相迎,有水绕抱,藏风聚气,则穴必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