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前看到一则热帖,让人无比窒息。
题主第一次跟着男友见了对方的父母后,原本内心便十分忐忑。
正在焦虑时,题主收到了男友的微信:
“你猜猜我妈是怎么说你的?说你单眼皮不好看。说以后让我叫你去做个双眼皮。”
正是这一条简短的微信,让题主彻底崩溃了。
题主先是反问男友:
“不觉得有点伤人吗?直接说人外貌,还叫去做手术?要是我家人直接在你面前说你长的怎样,让你去做个整容手术,你是什么心情?”
但令题主更崩溃的是,男友并不理解自己哪里惹到女友了,他不理解女友为何如此生气。
男友依旧不明就理地说:
“就算我妈说做成双眼皮那更好看,她也是为你着想。”
看到眼前如此的男友,题主不愿再继续争论,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那你也去整整吧。”
帖子曝光后,网友们都感到十分难以忍受,大家都十分不解为何会有人如此明目张胆地肆意指点他人的外貌。
王小波曾说:
“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一个正常的人格应该是:不打扰他人的人生、不劝介他人的生活、不干扰他人做自己、不把自己观点意志强加他人头上。
只可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用自己的偏见去审判他人,甚至发表大篇言论。
他们自顾自地指导他人,企图让他人服从,而完全无视他人的感受。
不得不说,这是人性中最大的恶。
2
记得有个微博大V曾发表过一段言论: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农田锄地,一辈子没有去过城市,没看过长城,没看过大海,没看过金字塔,没看过泰姬陵,没吃过鲍鱼,没喝过燕窝,没吃过寿司,没喝过红酒。这样的人真是白活了,还不如不生下来。”
在这段文字下面,有位读友的评论显得格外的清醒:
“我没有看过金字塔,但看燕子在屋檐筑巢也很快乐,看金字塔一定比看燕筑巢更快乐吗?
我没有看过泰姬陵,但一天辛苦完躺在田埂看夕阳也很快乐,看泰姬陵一定比看夕阳更快乐吗?
我没有吃过鲍鱼,但吃小面也很快乐,吃鲍鱼一定比吃小面快乐吗?
我没有喝过红酒,但喝甜酒也很快乐,喝红酒一定比喝甜酒快乐吗?
你的快乐我不懂,但我的快乐你也未必懂。”
成人的世界里,没有统一的快乐公式,你可以有你的幸福,我也能有我的快乐。
哪怕你无法理解他人的快乐,也并不代表你有权利介入他人的生活。
同样的,哪怕你无法理解他人的喜好、选择,你也无权干涉他人,甚至替他人作出决定。
当你用自己的三观去审判他人,自顾自地对他人指指点点,就意味着你连对他人最基础的尊重都没有。
3
2条建议,戒掉你的偏见,做一个理性的成年人。
1、戒掉刻板印象
有一段老人和小孩的对话内容:
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聊天,突然跑来一位小孩,急冲冲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
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
你知道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吗?
这个问题,有人曾经拿来给100个人测试,结果正确率只有2%且都是小孩。
无法正确作答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陷入了刻板印象。
也就是个人由于各种因素产生的,对于某些人或事,持有相对固定的看法。
针对上述测试,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是,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条线索去推想,就无法找到正确答案;而孩子没有成年人这样的思维定势,反而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其实答案很简单。当你能够意识到局长可能是女性时,就容易得出吵架的一方是局长的丈夫,就是孩子的爸爸;另一方是局长的爸爸,就是孩子的外公。
刻板印象十分普遍,比如说:有人坚持认为双眼皮好看,而单眼皮却难以接受。
想要减弱刻板印象的影响,我们需要更多的运用批判性思维,避免让自己陷入偏执。
2、守住社交的边界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一个理论,叫做课题分离。
指的是要想解决好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他人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也只负责把你的事情做好。
具体一点说,怎么辨别一件事是你的课题还是他人的课题呢?
这里有两个原则供参考:
①先看这件事的结果由谁来承担
②再看这件事由谁去做
如此说来就很明显了,上述事例中,题主才是真正有权决定自己是否要整眼皮的人。
无论是男友,还是男友的母亲,在彼此相处中都越界了。
所以,学会分清自己的事,专心做自己的事,尽可能不去干预别人的事,这就是保持界限。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有句话说得好:
“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深以为然。
做不到感同身受,但请不要胡乱指指点点。
还没走进婚姻呢,就开始指手画脚,以后怎么处得下去啊?![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搞笑呢,单眼皮好多了,想要双眼皮贴一个就是,他双眼皮能变单吗?[呲牙笑]
本来就事论事来说,男方家肯定不对的,但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看到太多关于彩礼的新闻,又有个想法,买家对他将要买的货提点要求又怎么了[汗][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