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解析

杨章林文化 2024-04-08 00:04:17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写作目的:智者在这篇文章中,利用水滋润万物的特性,教导人们要向“水”学习——做好自己,不求回报。 文章短短几十个字,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第一个层次,写水的优秀品质——做好自己,不求回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美好的品德就如同水一样,它滋润万物不求回报,常常停留在人们不屑的地方,就是被泼洒在众人踩踏的路上也无所谓。 1、“争”字的“直译”误导了所有的译者。水“争”什么呢?它同谁“争”呢?应该都答不上来。 2、“道”字遮挡了人们思维的阳光。“道”还是“道”,“不可言说”就无需解释,多方便。但是,问题又出来了。众人厌恶的地方,最接近“道”。这是所有热爱“道”的人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于是,只能东拉西扯。 第二个层次,人们要向水学习。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无论何时何地,想什么干什么说什么,也无论大事小情,都必须牢记“上善若水”——不求回报。 1、这个部分,应该是文章的主体。强调人们必须学习水的高贵品质——不求回报。怎么学习呢?文章里的七个“善”字,就高度概括了人们的所有言行都要牢记不求回报,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2、这里的“善”字,大都认为应该诠释为善于,试着解读还是不通,同文章的主题不搭调。开篇的“上善若水”,实际上已经给出了答案,水不求回报的品质就是“上善”,这几个“善”字,意思应该都是做好自己,不求回报。 3、直译就是直接把古文的意思表达出来。我们遵从的逐字逐句的所谓直译,在《道德经》里是行不通的。例如“居善地”,能翻译成居住在善良的地方?或者说善于选择地方?显然都是不通的。只能解读为: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能忘记做好自己,不求回报。但是,每一个分句都来个“做好自己,不求回报”,不就显得啰嗦累赘了? 第三个层次,结论,学习的好处。 “夫唯不争,故无尤”:之所以不求回报,是因为不用担心会失去什么。 以上三个层次联系起来,文章的意思就清晰了:提出水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人们要学习这一高贵品质——学习这一高贵品质的益处。 上善——做好自己,不求回报——不争。 老子的这篇文章,似乎是在歌颂“水”,实际上,是在叮嘱善良的人们,做好事、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千万不要想着将来他们会怎么样报答你,对你如何感恩戴德,做好自己就行。 筷子喂食记得的不多,碰到嘴唇记一辈子的大有人在。如果他们不知好歹,不懂得饮水思源,甚至恩将仇报,善良的人们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智者就用水打比方:“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做好自己,不求回报。益处是:“夫唯不争,故无尤”。
0 阅读:0

杨章林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