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探险,殖民主义的狂欢

抽屉电影 2025-03-27 06:24:36

当一件事情成为了常态之后,就难免会形成一种不容置疑的基调,但很多时候,这种不容置疑是站不住脚的,除了一般性的公理之外,我们在日常使用一些观点印象的时候,在自然会发现哪些是标签,刻板偏见,那些才是客观事实。而但这些刻板偏见成为了不容置疑的“公理”的时候,哪怕你不愿意去质疑,起码也应该问个为什么吧。

今天推荐的影片可以让很多人问一问为什么,问一问当这些标签被打在一些人身上的时候,那些人有没有被当做人来对待。《气球上的五星期》是一个讲述乘坐热气球冒险的故事,十九世纪上半叶,一些欧洲科学家们开启了热气球冒险,对于这个新的交通工具,大家都很好奇,但更好奇的还是非洲那些未被欧洲人发现的区域,于是,一些科学家便开始想要通过乘坐热气球进行非洲地理大发现,试图将那些没有被殖民的地区收为己有。

一行人乘坐热气球开启了冒险之旅,在经历了诸多惊险的意外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约定的地方,顺利的完成了此次任务。

很多人对于本片的印象可能源于小时候电视台的译制片,但是过了几十年再去看,当你有了一个初步的价值观之后,就会对于本片中的一些设定产生怀疑。诚然,跟撰写本片的简介的网友一样,很多人首先看到的是欧洲人在工业革命之后,在交通工具有了大的改观之后,率先利用交通工具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行动,这是面对这些欧洲先发国家,后发国家或者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第一印象。然而在这种膜拜式的印象之外,我们似乎还能看到一些不被注意的细节,这些细节是不是应该也被大家所关注才行。

什么细节呢?片中的科学家们所执行的任务是什么?他们是去发现,是去冒险,是去占领 。这个时候,作为观众,我们是否可以稍微挪动一下自己的身躯,从原本欧洲国家的立场上下来,将自己带入到非洲原住民的立场中去呢?

想来很多人是不愿意的,当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成为这个世界的主流价值观,且部分人从小被洗脑,仿佛社达才是常态的时候,人们是不愿意站在弱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的。哪怕是我们这种从曾经的弱者发奋图强到现如今的非弱者国家,有很大一部分人只会看到发达国家,却从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忽略那些发展中国家,以及全球南方国家,即便我们自己依旧是发展中国家。这实际上是不合适的。

如果我们站在非洲原住民立场去看待本片,就会发现,本片所传达的理念是非常的荒谬的。科学家认为自己是去探险,是去发现,是去找到那些未被开采的区域。但原住民视角看来,热气球带来的并不是冒险者,而是殖民者。科学家们认为那些之前没有发现的地方都是荒蛮之地,可以随意占领,只要是某一个国家在那里插旗,就能占领一块土地。但这些举动,对于原住民来讲真的不容置疑吗?你凭什么通过插旗来占领我的土地,这不是强盗行径吗?

很显然,这个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的,尤其是那些从小就被弱肉强食理念所洗脑的人,他们即便是自身也是弱者,同样不愿意认为这个理念是值得怀疑的。同样是会 为曾经的先发国家们辩经,他们认为言必称古希腊古罗马是尊贵典雅,但殊不知古希腊古罗马是一个奴隶制国家。

当然,这就有点远了,这些被潜移默化的常态为什么会对于我们的价值观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原因在于当我们作为弱者在国际上失去话语权之后,就会面临一个窘境,那就是在舆论场上被各种各样提前编撰好的信息投喂。先发国家们为了将自己的血腥的殖民历史洗白,自然而然地会赋予自己一种赢者通吃的地位,用冒险,用环球旅行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合理化自己杀戮殖民的事实,并且经年累月的重复这一谎言来洗脑那些受害者国度。

时至今日,很多人依旧是觉得本片是一部有着探险性质的喜剧片的,但是这种探险,这种喜剧的背后,是非洲原住民血腥的被殖民历史,是非洲原住民不堪回首的被驱逐,被抢夺家园的事实。这些,并没有人愿意谈论。这是非常悲哀地。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无意义的,想想看,我们小时候看各种各样的电影的时候,有没有丝毫怀疑里面的价值观?美国大片里中东人全是恐怖分子,印第安人全是花纹武士,非洲人全是愚昧无知,亚洲人全是贼眉鼠眼等等,这些刻板偏见如何成为日常,源于我们被舆论洗脑却不自知。

……

你好,再见

0 阅读:10
抽屉电影

抽屉电影

佳片有约,邀您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