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用三个世界的构想,打破美苏封锁

狐狸先森讲历史 2021-02-19 14:51:29
01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和苏联就开启了冷战。

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中国获得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并成长为国际秩序当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实际上,中国影响力的展开过程跟中国的革命有着直接关联。

对于中国在冷战时期的历史,大家应该也不陌生。

对中国来说,那也是一段极为艰难的岁月,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和苏联的关系破裂后,中国和两大阵营的代表,也就是美国和苏联,都处在对抗的状态,等于是被敌人全方位包围了。

然而,正是在这种局面下,中国反而打开了一种更大的世界格局,逐步获得了在国际秩序中的影响力。

为了搞清楚这个过程,我们得先来说说中国革命的属性。

中国的这场社会主义革命,在对世界秩序的理解上,有着双重属性。

第一重是普遍主义的取向,因为共产主义的理念天然就是以全球为思考单位的。

另一重是民族主义的取向,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革命的时候,一大诉求是实现民族救亡。

普遍主义与民族主义这双重属性,就使得冷战时代的中国占据了一系列独特的地位。

02

我们先说,中国革命的普世性。

中国革命的普世性,直接地改变了二战之后成立的雅尔塔体系,刺激了美国参与全球争霸。

雅尔塔体系的初衷是让美、英、苏、中四大警察合力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

简单讲,就是只要每个警察管理世界当中的一片区域,世界秩序的稳定就能得到保障。

从美国方面看,雅尔塔体系的规划意味着美国只需管理美洲就好了,这就相当于美国又退回了二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但中国革命的胜利,刺激了美国,美国人幡然醒悟,如果美国只管美洲,那相当于把世界让给了共产主义。

站在1949年的世界看中国,你会发现,中国革命的胜利相当于为共产主义阵营增添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世界十二分之一的领土,以及巨量的资源。

在西方的眼中,共产主义阵营只有苏联的话,也许还是个可以谈判甚至可以驯化的对象,所以通过四大警察的方案划定若干个势力范围,是可以接受的选项。

但是苏联加上中国,这个架势似乎就像当年成吉思汗帝国横扫整个欧亚大陆的格局重现。

而且苏联和中国两个国家随着革命的胜利都意气风发,有着强烈的自信心,感觉正引领着人类走向正义的命运。

共产主义阵营的力量就此发生了一种质的变化,对于美国来说,外部局势发展到这一步,退回到孤立主义已经彻底不可能了。

03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革命展示出的独立自主的民族性。

中国革命的民族性,阻断了苏联借共产主义革命来扩张版图的企图。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当中,始终抱有着强烈的民族救亡诉求,既然要民族救亡,那肯定就会强调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自主性。

但是,苏联主导的世界共产主义革命又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要求全世界的共产革命都得服从于莫斯科的统一领导。

这对要求独立自主的中国革命者来说,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压制。

所以,在中国的共产革命过程中,中国革命者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反弹。

但是,由于斯大林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绝对威望,他在世的时期,这种反弹并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

等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没有如此有威望的领导人了,继任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在革命经验上也确实不如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

于是,当苏联仍然想像过去一样干预中国革命的时候,中国就会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弹。

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和苏联出现了一些理念层面的争执,在处理争执的过程中,苏联曾以撤回专家来要挟中国,让中国做出让步。

始料未及的是,这样的一种要挟非但没有奏效,反而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在争执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列强欺压中国的一些历史记忆,重新浮现在了中国人的头脑当中。

一系列的摩擦进一步刺激起中国对苏联的愤怒和不满,并最终导致了中苏分裂。

共产主义世界的大分裂,对于苏联的帝国圈来说是个很大的震动。

本来苏联在东方的国境是非常安全的,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欧洲方向,跟西方博弈。

现在必须得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到东方来了,两线树敌,严重削弱了苏联的国际博弈能力。

04

两线树敌的不仅是苏联,当时的中国处在一个更加危险的境地。

中国跟美国和苏联都撕破脸了,美国从海上对中国构成一个巨大的威胁,苏联从北方的陆地上对中国构成一个巨大的威胁,当时的中国几乎处于一个被各路敌人全方位包围的处境。

但是,也正是在这种时候,中国打开了一种巨大的格局想象力,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一下子让中国的国际博弈格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灵活性。

当然,这里有一个时间上的耦合性,也就是说中国陷入全方位包围的困境的时候,正好也是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大规模独立的时候。

中国跟苏联撕破脸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0年是非洲国家大规模独立的开始,1960年当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以至于人们称这一年为非洲年。

这些国家独立时的正当性基础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也就是通常简称的反帝、反殖。

这样一种诉求反过来打开了中国在思考世界问题时的新脑洞。

当时的中国意识到,中国也需要趁此机会,来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外交圈,这种圈子要想有凝聚力有认同感,肯定就得跟中国要追求的某种理念相关。

这种理念又在哪里呢?

这就又回到了中国共产革命的双重属性上。

一方面,因为革命的民族救亡属性,中国拒绝被苏联控制。

另一方面,因为革命的普世主义属性,中国又会努力去寻找一个能让普世的伟大理念落地的现实方案。

当时的中国也意识到了,在自己跟美国和苏联进行双重对抗的过程中,包含着一种反帝、反殖的努力,既然第三世界也在反帝、反殖,正好和中国革命的普世主义追求有着高度的共振性,第三世界跟中国当然就处于同一条战线。

于是,中国和第三世界就被反帝、反殖这样一个共同的理念给整合起来了。

后来,反帝、反殖的理念,又被中国进一步表达为“三个世界”的理念。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西欧、东欧等等这些国家是第二世界,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包括中国在内,都是第三世界。

05

由于“三个世界”理念的提出,整个世界的秩序就此被中国给重新划分了,美国、苏联的帝国外交圈也被重构了。

西欧国家、澳洲、日本,属于美国的自由主义帝国,东欧地区属于苏联的共产主义帝国,而广大的第三世界属于中国的反帝、反殖同盟,也就是中国的世界外交圈。

这一外交圈,直到21世纪仍是中国的外交基本盘。

反帝、反殖同盟的这些国家,拥有着世界上最大比例的人口,在国际组织当中构成了最大的票数来源。

并且,反帝、反殖同盟的人,不仅仅在这些第三世界国家,从原则上来说,世界各国的受压迫者、受压迫阶级,也都是反帝、反殖同盟当中的成员。

由此出发,就有可能转化出中国在世界上的一种特殊的外交力量。

也正是基于“三个世界”的构想,中国借助第三世界的力量,拿回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哪怕是在现在,第三世界仍然是中国打破美国贸易封锁的秘密武器。

最近签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虽然中国的人口和GDP在里面的占比都超过一半,但中国却谦虚地表示,此协定是东盟十国主导,中国愿意全力支持东盟。

而东盟十国,除了新加坡,都属于第三世界。

目前,非洲和拉美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原料进口国,只要原材料不断,中国的内循环就不会成为无源之水。

而面对美国霸权主义时,数量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上帮中国说话,也能帮助中国取到道义上的优势。

第三世界国家是穷,但真心别去嫌弃,国内现在很多人,看到白人就跪舔,看到黑人就歧视,中国才刚刚全体脱贫,别忘了我们还仍属于第三世界。

5 阅读:83

狐狸先森讲历史

简介:狐狸先森坚持原创,输出精品内容,与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