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6万边民逃往苏联,带走30万牲畜,毛主席:走了就别回来

小豆妹子 2024-05-29 21:57:54

“走了就别回来!”

1962年,两位新疆开国少将,带着6万边民,跨过边境,逃往苏联。

事后,这些边民想返回祖国时,一向爱民如子的毛主席却放下狠话:“走了就别回来。”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做下这样的决定呢?

01

1962年,新疆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刚过新年,正是播种的好时节,田地里,却不见村民的踪影。

家家户户都紧闭门锁,村里安静得能听见一根针掉落的声音。

当夜幕降临时,边民们才打开家门。

有的人背着简单的包袱、有的人带着全家老少,穿过丛林,往中苏边境方向走去。

刚开始,只有几户人家是这样,后来越来越多边民,光明正大地牵着家中牲畜,气势汹汹地跨过边境线。

让人意外的是,那些越过中苏边境的边民,并没有被遣送回来,而是受到苏联的热情招待。

当时的领导人,赫鲁晓夫更是亲自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帮助边民越境。”

晚上,边境地带漆黑一片,村民们在夜色中迷失方向,难以辨别前行的道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迅速行动,在边境修建起照明灯,沿路还设置中文指引标志,为村民指路。

越过边境后,还要行走一段山路,这段路,没有休息的地方,对那些带着一家老少来的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苏联见状,立刻斥资修建接行站,不仅如此,他们还特意安排精通汉语的工作人员,保驾护航,安全送到苏联城区。

人在他乡,得到如此周到的厚待,无疑增加了边民们对苏联的信任和向往。

这些消息传回国内后,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越来越多边民,越过边境,逃往苏联。

有些社会人士闻讯赶来,劝说边民们,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未经证实的信息,不要被外界的谣言所迷惑。

可是,他们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认为只有逃到苏联,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据统计,1962年就有6.7万人逃往苏联,这些人离开的时候,还带走了当地30多万的牲畜。

一夜之间,那些曾经热闹的村庄,变得人去楼空;

那些曾经肥沃的田野,变得荒芜不堪。

都说,落叶要归根,而这班边民,却选择逃离家乡,远走他国。

让人奇怪的是,苏联为何会对这班边民,如此重视呢?

02

二战时期,苏联与德国发生了非常大规模的战争,造成苏联损失了2700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男性。

这场战争不仅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损失,也对其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苏联与美国又从盟友走向了对立。

随着冷战的爆发,苏联面临着来自西方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在军事和科技领域。

为了挽回面子,苏联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以增强自己的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

然而,这种偏重工业的发展模式,却忽略了农业的发展,导致了粮食生产严重不足。

随着粮食缺乏的问题日益严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开始寻求解决方案。

他提出在远东地区大规模开垦种地,以增加粮食产量,缓解国内的粮食危机。

地有了,但开垦荒地的人口从哪里来呢?

赫鲁晓夫第一个想起的便是中国,尤其是与中国接壤的新疆地区。

1953年,为了尽快复苏经济,赫鲁晓夫向毛主席提出请求,希望我国派出青年壮士前往苏联协助开垦发展。

当时,中国同样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资源和人力都十分宝贵。

然而,毛主席还是同意派出7000多名青年壮士,帮助苏联。

只可惜,赫鲁晓夫并不满足。

次年,他再次打起“中苏友好”的旗号,致电毛主席,要求继续输送100万人到苏联。

这一次,毛主席没有同意。

遭到拒绝的赫鲁晓夫并不死心,他便计谋从新疆的边民入手。

他们先是找到马尔果夫少将,利用他的身份,鼓励大家前往苏联定居。

说起马尔果夫少将,他是我国首批开国少将名单中,最年轻的少将之一。

毛主席曾评价他,英勇异常,年少有为。

曾被委派,前往苏联学习新的知识。

让人失望的是,马尔果夫学习归来后,思想和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苏联煽动边民逃离时,马尔果夫不但没有阻止,反而参与其中。

他对边民说:“苏联包分配包住房,要是觉得在那边过不惯,可以随时回来。”

不仅如此,他还拉上新疆另一位少将祖农,参与进来。

那段时间,潜伏在我国的苏联间谍不断在新疆收买人心。

他们通过广播,夸赞苏联的生活条件优越,逃离过去,顿顿有肉吃,到那里能过上多幸福的生活。

能吃饱,又有肉吃,这巨大的贫富差距,让新疆的民众产生了动摇之心。

刚好那时,我国和印度又闹出了矛盾,随时开战的消息,吓得新疆地区的群众人心惶惶。

就这样,在金钱与安全的双重压力下,一些边民便开始逃离到苏联。

随着逃离的人数不断增加,事情也闹到了北京。

有人建议,立刻派兵把这批人抓回来。

毛主席听后,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话:“走了,就别回来。”

那么,这些边民们,去到苏联后,真的享清福了吗?

03

初到苏联,新疆的边民们,因语言不通,国内带去的钱也用不了,他们只能呆在简陋的房屋里,以面包充饥。

面对这样的环境,有些人还在自我安慰,这只是短暂安排而已。

没过多久,他们被安排迁往西伯利亚。

那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冬天漫长而严寒,气温常常降至零下六十摄氏度,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不仅如此,他们因“二等公民”的身份,只能做一些修建基础设施和建造道路等艰苦的体力活。

从前,在新疆的生活不富裕,却能以牧马放羊的方式自给自足,维持基本的生计。

来到苏联后,他们的生活彻底沦为了被剥削的廉价劳动力,连最基本的自由也失去了。

有些人,因受不了寒冷的气候环境而病倒;

有些人,甚至出现耳朵被冻掉,身体大面积冻伤的情况而丢掉生命。

于是,有人提出返回新疆的建议。

然而,苏联又怎么会轻易把骗到手的壮年劳动力,放回到中国呢?

1991年,曾经让世界颤抖的红色帝国瓦解,无数民众因此失业,生活陷入困境。

那些逃往苏联边民,同样未能幸免。

当初牵头的马尔果夫,也因此失去了所有的职位和权力。

受不了苦日子的他,最终带着家人迁往土耳其,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音信全无。

面对这样的结局,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后悔当初背叛祖国的决定?

04

虽然,“伊塔事件”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成了一件好事。

二战末期,苏军出兵协助我军把占领东北的日本,赶走了。

战争结束后,苏军并没有按“雅尔塔协议”,立刻撤离,而是趁机在东北驻军。

那些年,苏军在东北地区打家劫舍、强抢妇女,行为无法无天。

不仅如此,他们还擅自拆卸并运走了我国的工业设备,对长春银行进行了洗劫,掠走了高达7亿满洲币的各类债券,以及数十公斤的黄金和白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苏军依然占据着旅顺和大连,不愿归还。

我国多次与苏联交涉,其表面上答应,背后却安排间谍从中作梗。

在“伊塔事件”中,这些间谍起了关键的作用。

他们在新疆当区恶意破坏一些重要设施,造成社会恐慌。

接着,煽动新疆地区居民的思想,使得本来不安定的新疆,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地混乱。

这过程,让他们暴露了身份。

于是,我国趁机把这些不法分子抓获,肃清了苏联在新疆的势力,消灭了这一危害新疆稳定的祸源。

1964年,苏联以“自愿返回中国的人员”为由,把一些年老没有劳动力的边民遣返回国,要求我国接收。

这样的做法,我国当然不接受。

于是,我国向苏联提出,要求把6万多名外逃人员一起遣返回国。

苏联一听,又不愿意了。

后来,在通过外交努力遣返外逃人员无望的情况下,我国果断成立了边境团场,明确划定了边境区域,并加强了边境的武装力量,以防范苏联的渗透和破坏活动。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苏边境关系逐渐解冻,那些曾经外逃的人员才得以回国探亲。

写在最后

通过“伊塔事件”,让我们可以看到了,那些只顾眼前的利益,逃往国外享受生活的人,因自己的选择,断送了的美好生活,而沦为他国的“二等公民”。

他们的结局,既可悲,又可怜。

反观,那些留在国内的同胞们,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不懈地努力,生活逐步走向了繁荣和稳定。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历史的车轮证明了——留在祖国,与国家共克时艰,共同奋斗,才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尊严的正确选择。

22 阅读:9060

小豆妹子

简介:创新创作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