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快看张同学
2017年7月,富士康高调宣布将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投资百亿美元建厂,一度被称为“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样板工程。
然而七年过去,昔日的豪言壮语渐成泡影,工厂荒草丛生,承诺的就业岗位遥遥无期。
这场当初轰动全球的大投资,怎么会演变成一地鸡毛?
从19世纪开始,美国的收割机、福特汽车、波音飞机等工业产品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从欧洲的奥斯陆到非洲的卡萨布兰卡,到处都能看到美国制造的产品。
正如美国学者怀特在《美国的兴盛与衰落》中所写的那样,美国制造曾经是国家骄傲的象征,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过去的辉煌与现在富士康工厂的萧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地说明了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强烈愿望和面临的巨大挑战。
近四十年,全球化和产业转移导致美国制造业逐渐走下坡路,工厂倒闭,工作机会减少,工业生产下滑,历届政府都面临这些难题。
波音飞机过去很令人骄傲,但近些年事故频繁发生,这给美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
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都把重振美国制造业当成重要任务,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他们推出各种政策和计划。
即使当时,奥巴马提出了重振计划,可特朗普不顾财政压力,推出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推动法律保护美国制造业,提倡购买美国货。
在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都认为重振制造业很重要,这实属罕见,也表明大家都很着急,都担心美国制造业的下滑。
但是,想恢复以前的制造实力,困难重重,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富士康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当初他们承诺要把制造业带回美国,但实际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证明了口号喊得响,不代表事情就能顺利完成。
2017年7月,富士康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承诺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建设液晶面板工厂,目标是创造13000个就业岗位。
威斯康星州为了吸引富士康,大手笔提供了3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等各种鼓励政策,相当于每个新增岗位补贴超过23万美元。
当地政府也额外投入了7.64亿美元,用于改善道路和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为了给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项目让路,甚至拆除了100栋房屋。
特朗普总统亲自参与了与郭台铭的谈判,对富士康在美国建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他认为这是“美国工人和美国制造业伟大的一天”,预示着美国工人将再次展现卓越,美国制造业也将迎来繁荣。
那时候,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也很有信心,跟特朗普一起憧憬着美好的前景,希望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建一个世界顶尖的10.5代液晶面板厂。
当时的州长沃克也觉得这事儿靠谱,觉得这是“百年一遇的好机会”,能让威斯康星州像硅谷之于旧金山那样牛气。
2018年6月,奠基仪式搞得特别隆重,特朗普带着副总统、众议长等一帮大人物亲自跑来站台。
从2019年开始,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的项目问题不断涌现,供应链遭遇困境,威斯康星州缺乏相关产业配套,导致富士康的零部件需要从外地甚至墨西哥进口,显著增加了液晶面板的生产成本。
在中国长三角地区,富士康只需在500公里范围内就能完成90%的供应链采购,这与美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人力资源不足,即使富士康提供了15美元每小时的薪资,仍然难以招聘到足够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美国制造业的平均时薪高达37美元,相比之下,富士康的薪资对美国工人缺乏吸引力,导致富士康不得不从中国派遣工程师来维持工厂运转。
全球面板产业也开始衰退,富士康被迫将原计划的10.5代液晶面板厂缩小为6代产线。
甚至最终转向组装咖啡自动售货机等低端产品,投资和就业目标也大幅降低。
郭台铭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抱怨:“在美国,根本招不到员工!”道出了美国制造业面临的深刻困境。
威斯康星州新州长,民主党的托尼埃弗斯,认为富士康没完成招聘目标,不打算给之前承诺的30亿美元补贴了,要重签合同。
当时,特朗普想挽回局面,私下见了郭台铭,还在推特上说“和我说完话,富士康就有好消息了”。
但他可能想多了,最后富士康承认在美国电视市场不行,竞争不过别人。
这也证明了美国前财长耶伦的看法,她觉得特朗普让制造业回美国的路子行不通。
现在,微软花了5000万美元买了富士康园区一块地,打算建个大型数据中心,富士康的美国工厂最后成了微软的数据中心,这对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计划无疑是又一次嘲讽。
富士康在美国的失败并非偶然,过于依赖全球供应链,对美国本土的实际情况也存在误判。
虽然郭台铭曾说过“是富士康给大陆上饭吃,大陆离不开富士康”。
但事实证明,离开中国完整产业链的支持,富士康在越南、印度、美国等地都难以成功,无法维持其现在的规模。
从产业角度来看,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严重,产业链配套不足,熟练工人也比较短缺,这些都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业岗位减少,主要是因为自动化取代了人工,而不是贸易逆差,很多美国人即使想回到制造业,也难以胜任。
苹果公司CEO库克曾感慨:美国模具工程师稀缺,可能开会都坐不满一间屋子,而中国工程师数量庞大,能轻松填满多个足球场。
政府补贴只能解一时之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政策变化也让企业投资时有所顾虑。
相较于中国完备的工业基础,美国制造业的不足之处更为突出,产业发展面临更多挑战。
美国制造业想要重新强大起来,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富士康就是一个提醒,说明制造业回归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
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现实,解决那些隐藏得很深的问题,并且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
不能光靠政府给钱,或者在宣传上做文章,这样是没法真正让制造业复兴的。
美国制造业能否东山再起,重新回到过去辉煌的时代?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这不仅仅需要美国政府和企业一起想办法、出大力,更要看到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各国之间的合作。
全球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和各个国家之间的互相配合,都至关重要,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参考信源
中国新闻网2017年7月27日——富士康正式宣布在美投资100亿美元建厂
新浪财经2025年4月14日——“世界第八大奇迹”烂尾,特朗普的“关税梦”碎
凤凰卫视2025年4月17日——凤凰记者探访富士康美国工厂:大片土地闲置,主干道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