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角度看,多养娃是产业还是负债?

一坨杠精 2024-08-29 14:37:18

我们继续讲故事哈,有个星球叫叫做利维坦,上面有个国家叫瓦坎达,江湖绰号东大。

近来一段时间,东大的经济比较拉,就业,消费啥的都不行,新出生的人也一直往下掉。

日子不太好过,所以哈,东大的塔也一直在发A4纸,要鼓励要小人,提振消费,拉活经济。

但现在看没啥大成效。

我们可以从两个报道来看就能看出来一些东西。

一条是因为人的变化,导致东大这两年来超2万多幼儿园关停,现在已经传导到小学,有些小学也开始合并了。

还有一条说,这两年,多所高校开始呼吁自家的毕业生,不要只盯着考研考公考编这种上岸的路子。

这两条报道,从表面上看上去,本来并没有太多联系,但仔细看看,实际上讲得都是与人数结构变化有关,出生的嫌少,干活的嫌多。

说白了就是人矿越来越傻,榨不出东西来了。

加上大家都看破了,年轻人躺平了,中年人也佛系了,所以塔也扛不住了。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有意思,现在大家看到的问题,其实只不过是个开胃菜。

这倒是想到了那些欠了zhai的。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欠过,这个群体其实有个很有意思的特征,就是zhai权人一般都是同时找上门来讨要,是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的。

因为在爆雷前,zhai务人会把身边所有能借的都借了,bank和网D信卡亲戚朋友等都撸一遍。

等实在搞不出来了,就预示着开始要全面违约。

这个情况不仅对个人有效,大环境发展也是同样道理。

借来的,除非可以用钱生钱,无论放高利D转贷也好,做生意也算,反正增值的那部分一定要覆盖利息,并且最后保证能收回本金,最起码可以周期循环,这样才是良性的。

一旦增值无法覆盖利息,爆雷是迟早的。

这么简单的道理就是很多人不理解,非要硬是把借来的理解为收入,然后zhai务到期的时候傻眼了,因为借来的其实如果不增值,根本就是负收益,连个利息都还不上,更不要说本金了。

于是目标就是怎么把zhai给摊下去。

再举个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前几年高位买楼的那波人,用未来30年的收入去平开F商和土地财Z以及塔的zhai。

再比如,塔希望的是把廉价劳力和人矿的养育成本全部推给家庭,但最后创造的价值却被塔拿走了,这也是一转化zhai,当然16以后生Y暴跌,接下来就是谁还生小人,谁就是那个帮着还的。

不信?那我们分析一下!

所谓到底是不是还zhai?主要是看付出和收益。

如今适龄生育的主力军应该是90后。因为70,80都老了,可能没了生的能力了,而00后现在都想开了,都不结婚了,10后还小,还轮不到。

90年代恰巧是计划生Y推行的顶峰,不少家里只要了一个,因此90后大多是独生。这也就意味着,一对年轻小两口,最少面临着四个老人的养老,这个就是很大的成本。

其实在东大,只要老人不生病,问题倒也不大,毕竟这边老人都勤俭节约,有问题都自己扛了。

但就怕得病,病来如山倒,费用时间和精力沉重到压垮任何一个身强体壮的人。而现在年轻人承担的却是前人的两倍,所以这个经济和精力,也是一个大成本。

平时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也巨大的。内卷的已经没有边界,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了。

辛苦打拼好些年,好不容易六个钱包买了首付。房D却像大山,压得人动弹不得。

然后整体对未来也没有期望,因为你看这两年锤了教培,压了学区F,搞了游戏,然而,效果有限,最后成了獐子岛特产。

之前的“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变成大家兜里很诚实,养一个需要的费用和时间精力都是天价计算的!

还有三年口罩和复苏不达预期,消费都是能省就生了,搞个小的更不敢。况且就业还不稳定。

没结的不想结,结了的不想要,有了一个的不想多要。

这些都可以算成本,隐形成本,和对未来透支的成本。

之前几年为了解决年轻人的“恐婚”问题,以及不想生孩子的问题,砖家提出四条建议:

提升个人婚恋素养,让“未恋”可以“能恋”;

加强体系化的正确教育,让“恐婚HUN的“不恐”;

出台相关措施,如推婚租F,让“想结”敢“能结”;

进一步加强配套措施,让“怕生”的努力“敢生”。

别的不说,就这个加强“系统化教育”,让大家觉得可能是甲醇配头孢多了。因为不婚不要小的不知道怎么了,怎么还要被教育了?

说教育其实也不完全,这就是洗地溺水缺氧时间长,成脑X栓了。

2020年1200万,比前一年下降18%。2021直接1000万以下了,2022和2023都负增长了,2024年大概率再降10%。也就是说出生要低于去世。

这是一个神奇的转折点。

进入2000后,最多的一年是2016。那一年正式开始“两个”,当年达到1883W。其中有45%是二个,就是说那时候新的还在1000万以上。

2017开始逐年下降。少了52.6%,5年少了一半。隔壁邻居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那帮人,从1980到2020,降了45%。

也就是说,隔壁半个世纪走的路,5年就走完了。

背后的原因绝对让人烫心。

按照数据看,到2060年65岁的占总人口35%。

是对面大漂亮的美稀宗又打什么牌了?还是说又吃炒黄豆加凉水,止不住了?

也可能是北边的晋凉打赏了一个大火箭。

三分之一以上是银发族。这样的情形。这个程度,那就是秋后的蚂蚱,民国的宦官,吕布的义父,法国的防线了。

所以东大的塔急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天。

然而客观情况和背后原因都很有意思。

这个问题很复杂,总结一下就是如果生,它保熟吗?不保,我生了,吞进去?

首先是几十年的措施,行成了惯性思维,观念已经彻底扭转了。

古时大家讲究“多子多福”,那会也好养活,没什么奶粉辅食,没什么幼儿园早教班,没有择校没有手抄报,没有中K高K分流,没有选专业给孩子买F还月供,能让孩子吃饭长大就行。

刷在墙上的标语还在提醒着大家,别把.TXT当成.EXE。

现代的she畜,吃冷冻包外卖,穿并夕夕特价,花六个钱包搞首付,每月收入还月供,还要吃着老板强行给的大饼+鸡汤,就别让小的来了。

还不如躺了,把自己弄好过舒服点就可以了。你说不生是没有责任?对对对,是是是。

而且这口罩加上不达预期,互联网行业都蔫了,D产、教培、A股、中概、金R,没一个强劲的,生产加工附加低,盈利差,开不出高工资大家不进厂;中小微企业生死煎熬,房租、消费降级、成本支出越来越高,却没什么收益;

个体商户和小商铺更是冰火双煎,夫妻店也好,雇人也好,薛定谔的营收,水电、房租、人工开支一样不少,扛不住;灵活就业就更好玩了,摆烂,人多卷的更厉害,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也没什么人要,自然没钱。

大家都没软妹币,小的拿啥养啊?

这个算是情绪成本和现实成本。

很多东西其实不怕现状,毕竟可以调整,就怕预期不足。下大棋的事情太多了,对面打牌的都不敢跟,四个二带俩王都压不住。

最后看看核心的经济成本。

据相关的智库发布的最新数据看,一个小的平均到十八岁,要花费48.5万元。

其中,帝都和魔都的平均最高,达到了96.9万元和102.6万元。

这里计算,只是计到十八成年,没有包括大学以及后续成本,例如婚恋、买F、彩礼以及月供。

如果算上这些成本,那么从生到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就变成了62.7万元。

详细计算一下成本,一笔一笔算,建立一个模型:

有帝都魔都这样的超级一线,也有萧条的小村子,取个中间值,按一般的三四线城市计算吧!

第一,准妈妈怀了,养胎安胎的成本就算10000,这个数很低了,包括十个月的每月孕检,日常补充营养的费用,真的没多算。

在三四线,顺差不多5000,刨从1万到10万不等,因为面临的情况不同,按照低数据计算,就算1万吧。

以上是一次性投入,因为这个钱花完不会在花了,接下来大头来了。

从0岁到三岁,每月奶粉500,尿不湿玩具算200,这个也没多算,三年算700*12*3,是25200。

上幼儿园了,不去什么双语优秀园,也不说公立(因为可能大多数人进不去),就说普通的,一个月1000,加上每个月的杂七杂八的开支200,从三岁到六岁上小学就是1200*3*12,这就是43200元。

上小学了,学费书本费按少的算,每月200元,吃饭花销算1000元吧,现在不让补课,就只报一个兴趣班,每月算200,这就是一个月1400元,六年下来1400*12*6一共100800元。

初中高中一起算,每月还是生活吃饭文具花销1000元,学费每月200元,兴趣班继续上每月还是200,在每个月给100零花钱(孩子已经过的相当节省了),计算下来是1500*12*6一共是108000元。

现在高中毕业了。算一下大学的花费,和歪果仁不一样,这边家长对孩子特负责,歪果仁18就不管了,这边40多了还啃老呢。

上大学一年算15000,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四年下来是15000*4就是6万。

不再往下算了,因为之后毕业了结婚、买F等,那都是巨款。

现在算一下:15000+25200+100800+100800+60000,一共32万左右,这是三四线城市的成本,没有计算其他任何费用。

如果要三个,那么就是90万左右,意思是在20年左右,挣出来100万。注意这个不是收入,是纯粹的刨去开支的剩余!

合计每年得攒下五万,这是纯积蓄,不是毛收入。每个月家里也要米面粮油,肉蛋奶鱼,蔬菜水果的生活开支,还有人情支出,家居电器更换,父母养老医药,水电暖汽网什么的,都是支出。

这个计算,其实已经把成本压缩到最低了,实际养中成本只会比这个更高,就这样,还没计算结婚买房等支出。

而且这个计算的也是表面成本,很多隐性成本还没有算。例如时间、精力、由此耽误的工作减少的收入、放弃的个人自由和娱乐,以及教育着急上火复出的焦虑等,这些还都没有算。

所以成本,才是影响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因为没软妹币,或者说收入跟不上,所以才更加不敢。

其实塔也曾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不打算要的前三个原因依次是:

“经济负担大”、“年龄大了”、“没人带”。

比重是77.4%、45.6%和33.2%。

这三个原因就是最真实的问题所在。而根据2019年人均消费支出构成的数据看。

收入的支出大头主要在吃饭开支、居住支出、交通通信开支上花钱多了,生存成本高了,别的就没钱了。这三个基础的开支,就占到了所有支出的7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育娲人口研究

说白了就是大家生存的基础物资,就是食物贵、F子、交通通信成本高,而医疗和生活服务成本也高,当然这些不是每天的必须开支,分解一下,可能感觉支出不多,毕竟不是每个人每天去医院住院输液吃药,也不是每天看电影、理发、外出聚餐。

F子这块不用多说。3代人6个钱包,才能换首付。很多人房D就占了月收入的一半甚至以上,食物也就是基础生活物资这几年一直涨,交通成本和通信成本也是越来贵,这一点在日常物价涨幅上也能感受出来。

数据来源:wind 泽平宏观

都是增长,基本没有下降的。

这才是不生的主要原因。除了F价、物价的生活成本太高外,职场环境和福利保障以及人性关怀的不到位,也是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个家庭,夫妇二人,三个娃娃,四个老人;

被生活五花大绑,焦虑的六神无主,考虑开门七件事;

早八点上班,晚九点下班,花十分力气,还百万F贷。

吃着996福报大饼喝着老板鸡汤,如果再来几个吞金兽,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去。

所以一个都不要,别说三了。

这些成本都计算进去,大家自己看看有多少,经济支出,情绪价值,精神压力,对未来的预期,对家庭的影响,这些成本计算起来是天价。

当然了,如果收益大于付出那倒也无所谓,但问题是,花了这么大的成本养大的孩子,大学毕业了,连个工作都不好找,去灵活就业,就是快递外卖网约车,都不好找了。

最后也只能重复父辈的这种付出一切,用家庭的自愿,为塔培养人矿的老路。

根本没有收益,那还付出啥啊!

不让我上桌吃饭,那就直接掀桌子,谁也别吃了!

这种回报率超低的养育孩子还没完,孩子上学本身的教育,也是一种隐性zhai,因为现在有这么多大学生并不是发展生产力需要,而是为了延缓就业和增加内需的需要。

就业市场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人,今年1179万毕业生又创了新高。

过去高速发展,或者说拼命举zhai的十多年带来的岗位增长,把这些需求给消化了。

但是增长一旦放缓,岗位和就业人数的拧巴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了。

所以现在遍地是zhai,就业是zhai,养老jing压力是zhai,楼市卖不出去是zhai,人口结构变化是zhai,各种城投交建更是zhai。

毋庸置疑哈,未来几年整体就是来还债的,个人有也就算了,还要被塔当作化zhai的工具,如果这点还没想明白,要吃大亏的。

但是还zhai也是有讲究的,因为这里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以整个经济和大盘作基础。

再直白一点,举zhai的未必是还zhai的,或者说重合度比较低。

就拿D产来说,举zhai的是塔,bank,房企和炒房的,但最终还的却是刚需。

在他们整体还的阶段,作为普通人一定要立足于本金,切记放弃产业肯定增值的想法,然后再去思考想做的事情。

比如买F,当然可以D款,但前提是手头的本金基本可以覆盖房D,或者说D款的期间内,你可以保证收入不降,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买;

再比如婚恋要娃,要在不改变生活状态和水平的条件下去做,什么于高额彩礼,普通家庭富养,非得要两个三个这种行为,可能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记住收入是弹性的,产业也是弹性的,但zhai务却是刚性的,一定得有人来还。

至于谁还,你想吧。

如果不想承担为别人偿还刚性的zhai务,就一定要离可能产生自己的zhai务的行为远一点。

当然说起来简单,但做有难度。因为规则的设定上,大部分人的作用就是用来给塔化zhai的,无论是买F婚恋还是生育以及就业,这些道路已经被安排的很明白。

什么叫阳谋?这就是阳谋,尽管逻辑上都知道未必是最优解,但自己没办法,还得去那样做。

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得稍微权衡一下,哪些对自己来说重要,哪些可以舍弃,就好像天赋加点一样,不可能每个都点满,点自己最喜欢的天赋即可。

这样的话,自己会帮别人偿还的少一些,双输好过单赢啊!

tips:本文为文学创作,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不幸!

0 阅读:6

一坨杠精

简介: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神父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