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消费,越来越没什么意思了。
因为商家们正在把消费变成娱乐和秀场。
恰恰把消费的本质给摒弃了。
当然,资B家们的本意是利用娱乐和秀场的场景化制造更多的欲望,刺激消费需求,但总感觉哪里不对!
以前一年搞一两次购物节,现在恨不得每月好几个购物节。
搞个购物节,还要玩出花样,弄的和真的要过春节一样。
砸钱,买流量,霸热搜,大量的仪式感。
消费主义大行其道!
方式虽然夸张沙雕,但对消费者来说,也刺激了心智成长,毕竟你就算玩出花来,目的还是想让我掏钱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想骗我消费。
我把钱拿在手里,你得叫我爸爸,我把钱花给你,你成我爸爸了,我可去你的吧!
再者现在网络普及了,商家搞的信息轰炸,越来越不被人相信了,就是宣传买了就提高人生价值,买了就能成为文化流行的一部分,更爱自己的那些沙雕话术已经越来越骗不了人了。
正因为旧办法忽悠不了人了,大家越来越痛恨消费主义了,资B家们感觉恐慌了,必然要寻找新的收智商税的办法!
于是他们找出了一个新的继续收智商税解决方案,是在当前消费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打造充值会员的模式。
既然不能让每个人都交智商税,那就抓住一批已经上钩人,往死里割。
会员制,其实不是什么新事物。
所以就有了现在的各种会员制,也就是资B家打造的圈层私域系统,是为了更好的所谓“深挖”消费需求。
上网听个音乐得买会员,看电视剧得买会员,出差住个酒店得买会员,点个外卖也忽悠你买会员,TONY老师给你理发喊你办卡办会员,健身房私教跟苍蝇一样喊你买课办会员,看个电子书办了包月会员有优惠,就连下楼买点水果,老板都喊你扫个二维码加群升级为会员……
这年头,谁不办几个尊贵轻奢会员,出门感觉像裸奔,一点安全感也没有。
让你办会员的目的,就是为了持续诱导你消费,本质目的都是收割你。而且制度已经异化成不办会员买东西更贵,享受的服务更碎片更稀少,让你感觉吃了大亏。
但是,如果你真的不停办会员,才是被人卖了帮人数钱。但是很多时候不办会员,却享受不到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
资B家们已经将会员制形成了潜规则一样的制度,从营销角度来讲,这是进步,是营销方式的提升;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只是进一步的降维打击,是对打工人群体的进一步侵权和压榨!
因为虽然到处都需要办会员,但其实办不办最后获取得总价值差不多,所谓会员福利有时候仅是会员要到期,催你续费。
还有针对会员的精准打击。例如某些短视频网站,例如某艺和某酷,你不办会员,看任何视频都要先看广告,但是即使你办了会员,还是会看广告。
我办会员就是为了不看广告,你却让我继续看广告,还打着VIP广告“马甲”,告诉我那是“会员专属广告”。
不但侮辱我的付费,还侮辱我的人格,最后还侮辱我的智商。你解释一下啥叫会员专属广告?
就是我花了钱,也享受不到VIP的服务,这不就是智商税吗?
充会员成了送人头,会员制不就是二次收割吗?
为什么会员制大行其道?
其实就是当前的营商环境竞争激烈,流量和圈层比拼,资B家想要吸引用户投入沉没成本,逼用户留下,而不是依靠用户提供服务,吸引用户留下。
把全部心思用于营销,但并没有真正的价值给于会员。
这事很吊诡吧,但存在即有其合理的成分!
因为整个营商环境发生了异化!
其实资B家手下的运营团队都是专业人才,他们都知道会员制本质是什么,那是用户筛选,是给到付出费用或认同感加入自有商业体系玩法中的用户更极致、更高价值的的服务系统。
为什么他们不那样干?
因为资B的特性!
资B就是用最少的成本,最大限度的攫取利润,同时榨取剩余价值。
目前在国内无论做什么生意,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家更多的融合了线上线下,大企业想做起来就只能烧钱硬砸,烧钱硬砸都努力融资去做。
毕竟大力出奇迹!
没钱的中小企业没办法烧钱硬砸,只能剑走偏锋,找寻白嫖来增长,异化服务规则,不办会员享受不了服务,虽然那个服务本就应该是你享受的!
但是做到真正的会员服务体系,那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是臣妾做不到啊。
真正的会员服务体系是什么?
是可以接受产品本身不挣钱,只靠会员的口碑和会员费就能挣钱。
就例如远古的PC时代的一些网游,制作精良,运营良心,不卖现金装备,只收点卡,还有大批人趋之若鹜!
而当下,基本都是手游,游戏免费,让你购买“成长基金”,让你无限刷现金道具,根据充值的数额,不断提升VIP会员登记,逐步递进增加爽感,这也就是他的所谓会员体系。
你说这叫什么会员体系?你说除了让你掏钱,他的本身品牌有什么价值?他的服务能达到什么水平?
搞营销弄个会员的噱头,可以很直接花钱搞宣发,可以很迅速能够广而告之,有助于快速圈钱,但是真要运营一套会员制,苦心做服务,整套成本和投入费力耗时,最难的弄出动静来很慢。
这不符合资B的本质!
而且我国的这帮人,还不能称为资B家,因为整整的资本家都是无限对外扩张,收割其他国家,开拓海外市场。
我国这帮玩意,只会内卷!
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现在已经不是增量市场,而是拼抢存量市场,谁能简单粗暴的将韭菜们划进自己的圈层,就是抢到了存量市场。
蛋糕就这么大,只有自己多吃,才能活下来,对手死不死,我不管!
所以现在就异化了,买东西不是单纯买东西,而是利用会员体系圈层进来,利用规则胁迫会员,退出会员体系,在服务和产品上就收到损失,来反复收割会员。
这就导致资B家之间,充满着剑拔弩张的情况,才纷纷用会员系统搞圈层。
打工人们也越来越精明,都是千年的狐狸,就别玩聊斋。有种草就有拔草,只要感觉的性价比不高,再便宜也会影响销量。
这就反过来制造了资B家的焦虑,更加紧了利用会员体系收智商税!
于是资本家的会员体系都差不多了,接下来拼的就是谁更会制订精致的收智商税的标准了,在表面上就是向会员证明自己的会员体系更优秀,其实就是比拼谁的会员体系更能隐蔽优雅的收智商税。
所以打工人们要注意了,在面对资B家的诱惑加入会员体系的时候,好好算算账,加入会员体系是不是有价值?
如果成为会员,真的能薅羊毛,而没有付出更多的隐性成本,那就加入!如果没什么好处,只是为了收智商税,收割会员费,那就不要加入!
决定权在自己,打工人要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