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深夜传出爆炸声,到底是谁在挑战文明底线?
自杀式无人机击穿顶棚,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深夜传出爆炸巨响,这座曾发生人类历史上最大核事故的核电站,正在战争之中经受新的安全考验。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深夜传出爆炸声】
此次遭遇无人机袭击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外部的新安全封隔设施。
这个高度达到108米的安全封隔设施,是在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紧急建设的“石棺”出现坍塌迹象后,由多方联合出资修建的新设施,2019年才正式建成,主要作用是继续隔绝四号反应堆,防止出现新的核泄漏等事故。
国际原子能机构常驻核电站的监控人员透露称,此次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凌晨1点50分左右,自杀式无人机击中了安全封隔设施的顶部,并引发了爆炸,无人机残骸坠入安全封隔设施内部。

【乌克兰等方已经证实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遇袭一事】
在无人机击中安全封隔设施几分钟后,核电站的消防人员就抵达了现场,及时控制住了火势,整个安全设施的主要损失就是最外层的钢结构顶棚被炸出了一个洞,但内部的封隔系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设施内外的核辐射水平没有升高,暂时也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
事件发生后,乌克兰方面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乌紧急救援部门发布了据称拍摄于封隔设施内部的照片,强调他们在设施内发现了疑似俄军常用的见证者-136无人机残骸。泽连斯基则称“只有俄罗斯会发起这种袭击”,并借此呼吁国际社会向俄方施加压力。
俄罗斯方面则没有在第一时间就此事作出回应。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这件事背后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乌方在设施内发现了无人机残骸】
第一种可能的情况便是俄军误击。
俄军近期正在频繁使用无人机与导弹对乌方后方目标展开远程打击,试图削弱乌军的作战能力与抵抗意志。在此过程中,难保不会出现有无人机因遭遇电子干扰等原因误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区域,最终撞上四号反应堆外部安全封隔设施的情况。
只是在一架无人机飞入核电站,正巧命中如此关键目标,似乎有些过于巧合。所以,俄军误击的可能性存在,但不是非常高。
另两种情况,就是俄军或者乌军发动了此次袭击。别忘了,乌军曾经在战场上俘获过几乎完整的见证者-136无人机,仅从无人机型号等信息上,外界不能完全确定到底是哪一方发起了袭击。

【乌军曾俘获过基本完整的见证者-136无人机】
而且,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善后上,俄乌此前有过一些合作。俄军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还曾短暂控制过核电站,所以双方都对四号反应堆的情况了如指掌,也都清楚仅靠一架见证者-136无人机很难彻底击穿整个安全封隔设施,造成新核泄漏事件。
如果此次袭击是由乌方主导的假旗行动,那么乌方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借核电站遇袭增加欧洲国家的安全焦虑,进而在美国不愿继续援乌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取到更多国际援助,以便继续作战,为自己争取更加合适的和谈条件。
泽连斯基在事件发生后也专门提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遇袭证明了普京政府没有为和谈作准备。

【一架自杀式无人机很难击毁相关设施】
而如果是俄方所为,俄方大概率是要借此威慑乌克兰,警告乌方不要继续袭击处于俄方控制下的核电站,防止乌方在前线战局不利的情况下铤而走险,通过制造核事故这种两败俱伤的方式来打击俄方。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就控制了位于乌克兰东部的欧洲最大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此后这座核电站就不时遭遇袭击,只是没有引发核事故。
今年1月,俄军方通报称,乌军使用无人机袭击了扎波罗热核电站,所有无人机均被俄军击落,但有一架无人机在坠落时发生了爆炸,造成核电站教育培训中心屋顶起火。俄方随后要求国际社会作出反应,阻止乌方继续袭击核电站。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在2月上旬时承认,扎波罗热核电站遇袭次数有所增多,但拒绝明确是哪一方袭击了核电站。

【国际原子能机构等方一直在关注扎波罗热等核电站的情况】
此外,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上发起攻势之初,外界就曾有猜测认为,乌军的作战目标是攻占库尔斯克核电站,让俄军投鼠忌器。
虽然在俄军阻击下,乌军没能实现这一作战目标,但这处核电站仍处于乌军远程火力的打击范围内。国际原子能机构警告称,库尔斯克核电站面临的安全风险同样有所升高。
由此可见,此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遇袭事件虽未引发核泄漏,但仍旧展现了军事冲突之中,核设施的脆弱性。历史的伤疤尚未愈合,俄乌双方应该意识到,如果双方无法及时约束自我,以理性守护最后的防线,让战火远离这些核设施,而是任由战火侵蚀文明的底线,切尔诺贝利的悲剧便有可能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