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内新能源车“安全陷阱”大起底,这些减配可能要命!
在10万以内的新能源小车市场,许多消费者往往只关注“续航长、价格低”,却忽略了最核心的安全性。一些车企为了压缩成本,在车身结构、电池防护、被动安全等关键环节偷工减料,导致车辆在事故中形同“纸糊”。今天,我们就以广汽埃安UT(弹匣电池、中欧双五星车身)为例,对比同级热门车型,揭秘“低价背后的安全陷阱”,告诉你“买小车,安全配置必须看哪些?”

要说电池,那一定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而且也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埃安Ut采用“蜂窝状”铝合金防护框架,电芯间填充耐高温陶瓷材料,即使单颗电芯热失控,也能阻隔蔓延。
全车也通过针刺、挤压、火烧三项国标最严测试,热失控后24小时无明火。
2. 车身刚性:碰撞时“保命”的关键埃安虽然身形小,那绝对是金刚战士,A/B柱采用1500MPa热成型钢(潜艇级强度),侧碰时乘员舱不变形。前防撞梁为铝合金材质,完全把驾乘人员包裹在内部。

碰撞测试对比:
项目
埃安UT(中欧五星)
某10万内竞品(仅C-NCAP三星)
正面碰撞
乘员舱完整
方向盘位移撞击假人头部
侧面柱碰
B柱仅轻微凹陷
车门侵入量超限,假人重伤
3:小车可以便宜,但安全不能打折!埃安UT证明了一点:10万内小车也能做到“百万级安全”——关键在于车企是否愿意把成本花在看不见的地方。
下次看到“低价神车”,不妨先问一句:“它的防撞梁,够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