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提到曾国藩,就想起他“创建湘军”,觉得他是一位猛人。
读了一些关于他的书之后,又觉得他像一个多边形战士,在考功名、做官、带兵、培养人才、兴办洋务、教育后人上都颇有建树,简直就是个伟人。
晚清大儒梁启超说过,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孔子,一个王阳明、还有半个曾国藩,将他与圣人比肩。
从猛人到伟人,再到半圣,曾国藩的一生非常励志,也将“经世致用”四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曾国藩一生为人处世的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这里精选印象最深的十句。
1.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决定再更公众号以来,我就是“用力太猛”的状态。
刚开始决定日更,后来发现无法保证质量,整个人很焦虑。
《道德经》里有一句:“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意思就是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努力地做事情,但不能太累。如果觉得累了,就主动地休息片刻,然后再去做。
曾国藩三十岁开始决定学做圣人,践行日拱一卒,最后功不唐捐。
写公众号也是如此,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个十年八载,一定会有收获。
2.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留恋,有序地活在当下,对于未来不胡思乱想,也不刻意的逢迎。
《百年孤独》里说到:“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而我还想加一句:未来也是虚假的,我们能把握住的仅仅是当下。
活在当下,享受此刻坐在电脑前敲字的时光。把当下的事情做好,才能离心中的未来更近。
3. 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曾国藩四十六岁被解除兵权赋闲在家时才真正悟到。
四十六岁之前的曾国藩还是一个愤青,讲话傲慢做事强硬,连咸丰的面子都不给,得罪了很多人。
大彻大悟之后,他为人随和宽厚、做事懂得进退,先赢得人心才能把事干好。
4.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秀才考了7次才中,他本人也说自己笨拙胜过机巧。
同时期的洪秀全秀考了四次未中,就彻底放弃了科举,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而曾国藩在艰难的科举之路的锤炼下,塑造了他“尚拙”的人生哲学。无论做什么他都不走捷径,办事全是“笨功夫”,最后走的更远。
5. 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少年阶段不要太顺,中年时不要太闲,晚年则经不起折腾。
少年方仲永,就是光有天赋而不加修炼,最后泯然众人矣。
中年阶段碌碌无为,一味追求舒服,就只有老大徒伤悲了。
老年时忙碌一生,本该享受天伦,再有打击就很难善终了。
6. 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历史上任何一个干成大事的人,都离不开人算和天算。人算就是自身实力,天算就是运气和机会。
很多人说,曾国藩就是运气好,在家守丧都能碰上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才有机会被咸丰派往长沙训练兵团。
可是被派往各地练兵又不止他一个,唯独只有他有格局、有思维、有能力创建湘军,最终打败了太平军。
可见,没有实力的话,机会来了也接不住。
唯有让自己的实力配得上运气和机会,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7.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奢侈挥霍不加于节制,家庭很容易衰败;贪图安逸不予以改变,人很容易迷失;骄傲自满不懂得修正,就会惹人厌烦。
骄、奢、逸,要是一个家族、一个人全占,那分分钟玩完。提醒我们要勤俭节约、勤勉奋进、谦逊爱人。
8.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与人相处时自持清高容易伤害对方的感情,过于和顺又会伤害到正义和公正,所以为人处世要秉持中庸之道,在应合群的时候合群,该坚守原则的时候坚守原则。
9. 为人处世,不可随心任性;说话更要出言谨慎,不可任意妄言。
为人处世,很容易折在嘴巴上,历史上的项羽烹韩生就是如此。
项羽当然有问题,但韩生怎么能在大佬面前说楚人是未进化的猴子呢!
所以守好心管好嘴巴,给他人三分薄面,就是给自己七分脸面。
10.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这句话是曾国藩为官用人、打仗带兵的座右铭。
作为领导者,他厚饷湘军、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率先垂范,凝聚了人心,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这十句曾国藩人生格言,非常值得背下来,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