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春节已过,短暂回乡的青年人、中年人,又要重新回到城里打工。笔者的家乡在湖北省黄冈市,春节返乡期间,惊讶于乡村婚恋市场已经演化到颇为畸形、功利的程度。
尽管世人皆向往浪漫的爱情,但现实中的婚姻往往夹杂太多的利益考量,今天的乡村亦不例外。因为长期以来的重男轻女传统,因为生育政策和生育技术的叠加影响,乡村男女比例失衡现象突出,大龄单身男性到处都是,单身女性少之又少。曾经多么偏爱男孩和不愿生女孩,如今便多么烦恼、无奈地吞下男多女少的苦果。
每逢春节假期,那些在城镇缺乏婚恋机会的农村单身男性便开始集中返乡相亲。在乡村,结婚、生娃被视作人生大事,是压在所有家庭身上的重担,然而矛盾的现实是乡村本就男多女少,所剩不多的单身女性又未必愿意嫁给乡村男性。
农村年轻的单身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亲眼见到她们奶奶、母亲那两辈的年长女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为家庭奉献一生、忙里忙外的辛劳故事,自然未必愿意重复同样的故事。与此同时,来自城镇的单身男性往往有较大概率能提供比乡村单身男性更好的生活保障。
这样下去,农村单身男性除了少数之外便整体处于畸形的婚恋市场的最底层。农村单身女性可选择范围广,能在农村男性和城镇男性之间挑选,但农村男性除了少数优异或幸运人之外的多数人的选择范围比较窄,只能任由婚恋市场内卷。
在春节假期,整日忙于相亲是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不要说是年轻的未婚女性,哪怕是离异带娃的大龄单身女性都是相亲市场的香饽饽。昔日在农村习俗中针对离异女性、有身心疾病的女性的偏见、歧视,因为男多女少的残酷现实而正在瓦解。
每逢春节假期,只要某个单身年轻女性有相亲的意愿,那么,她家的门槛恐怕要被形形色色的媒婆、婚介人员、单身男性踏破。夸张的时候,一个单身年轻女性每天要接见好几批单身男性。
而一个单身男性为了有被某个单身年轻女性接见的机会不得不费力讨好媒婆、婚介人员,提前准备好见面礼、辛苦费,随时等待媒婆、婚介人员的通知,然后第一时间赶赴单身年轻女性所在地,排队等待见面一次的机会。
这样的场景有点像古代君主从众多排队的女子中选妃,区别只在于如今有主动权的是无权无势的单身年轻女性。
可以说,相亲已经成为一门生意,有相亲意愿的女性虽有频繁应付不同男性的社交之苦,却能收到数量不少的礼品和红包,而居中联络、两边忽悠的媒婆、婚介人员赚得盆满钵满,最倒霉的是整日跑来跑去、费力讨好的单身男性,辛苦一场,花费数千,却仍被嫌弃,往往一无所获。
如今的困局是乡村长期以来重男轻女偏见和城乡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叠加的苦果。原本男女应该平等,生男生女是自然现象,但人为的偏见和干预造成男多女少,以至于今天乡村光棍现象格外严重。
然而苦果已经酿成,如今不少农村人追悔莫及,奈何苦于性别比例失衡和结婚生娃的传统执念,目前的困局基本无解,只能寄希望于社会公平程度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能让困局的严重程度有所缓解。
发声越来越难,我把文章最低打赏金额设置成了六元,感恩与感谢默默关注我一年文章的读者朋友,发声不易,真话不全说,这是知识分子的权利;假话全不说,这是知识分子的底线。请珍惜坚守底线的人。因为灵魂相近,所以才有共鸣;即使风沙漫天,也期待与您同行。
当文章不能表达我的观点时,当我不能正常表达观点时,希望各位读者仍能通过文章本身找到有效、有用的信息,保持独立见解和清醒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