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廷充满内耗,由于皇帝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一旦有某个皇帝授意的大臣意图掌握全局一致对外,就会受到内部利益集团的极力掣肘,这种内耗由高层慢慢延伸到了底层民众。南宋后期江南百姓不支持北伐的心态十分严重,除了因为当时的贫富差距十分巨大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种高层的内耗,延伸到了地方士绅的站队,导致民心离散,也是北伐一败再败,民心日散的重要原因。
贾似道被宋人称为“王安石第二”,那么对他的评价看法比对王安石就行了。比如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王安石的变法,当然可以觉得他的改革是在打击既得利益阶层为社会公平公正和持久发展做出了贡献,因而予以赞赏,那贾似道做的事情类似,甚至手段更为直接,更可以比较这个评价;另一方面,要说王安石是奸相,甚至要为靖康之耻负一定的责任,那顺着这个逻辑说贾似道是亡国奸相也没什么问题。
贾似道恰恰导致南宋迅速灭亡,贾似道的改革得罪了士绅地主,他们是社会的中间层,是社会的组织力量。得罪了百姓,他们是普通的兵源,这导致了除了少数几个藩镇将领,整个南方社会都喜迎王师。说句不好听的,襄阳只不过是南方的第一道防线,丢了对南宋没啥影响。
因为南宋还有绝对的水师优势,但是元灭南宋,会发现南宋的水师几乎不堪一击,他们根本不愿意战斗,导致宋的军官只能把水师全部用铁链连在一起,防止这帮人自行逃跑,然后元看见了直接放火,这种事一而再再而三上演。这说明什么,人心散了,南方人宁愿接受大元统治,也不愿让贾似道继续祸害他们。
如果贾似道什么都不做,只要南方人愿意继续卖命。就算丢了襄阳又怎么样,南方可以依靠水师隔断襄阳和樊城联系,收复襄阳易如反掌。恰恰是南方人心散了,导致丧失水师优势才是大宋灭亡原因。南宋灭亡,贾似道就是要负主要责任。贾似道对军队最糟糕的操作,是将对异己势力的内斗发展到军队里,逼死向士壁,曹世雄,吓得刘整带10万大军投降蒙古,最后刘整成了比蒙古人还强硬的灭宋派。如果不是刘整叛宋,襄樊保卫战还可以再多坚持几年的。
贾似道的才德不配位,尽管有改革能力,但屡次碰壁不得要领,有军事能力却无法独当一面,有行政能力却无法整理朝政,有识人能力却刚愎自用排除异己,加上为人纨绔,作为一方大员能力足够,但是拜相属于是一塌糊涂。贾似道本人能力一般,而且和韩侂胄不同,贾似道主张安于现状,而且揽权纳贿,素有“蟋蟀宰相”之称,但贾似道对朝廷是忠诚的,只不过由于其个人水平问题,所用的人也多为无能之辈,导致南宋后期防线逐步崩溃(当然死守襄樊的策略本身有问题)。
士大夫代表的只是官僚地主豪绅阶级,反了谁的腐,收了谁的土地,这个没错,错的是收回去了没有再分配好,所以除了皇帝,其他人到平民百姓都不讨好。 每个朝代末期都这样,想从上到下变法都是失败的,变法前期能有效果一段时间,后期崩溃起来都很迅速,中层都有恃无恐,下层都水深火热,王朝走向灭亡。说到底,宋廷一直自己给自己刨坑当棺材,把各种武将当家畜说杀就杀,哪怕没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崩盘也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