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们俩》里朴素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直击内心的真实与感动。 不需要用假面来掩饰自己的感情,但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看穿一个人的心。
《我们俩》以北京一个破旧的巷子为起点,讲述了一个以机灵的老板娘和一个耿直的大学女生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的小众电影。
只有寥寥几个演员,他们的演技也都是回归自然,大部分的画面都是在巷子里的那个老四合院。《我们俩》以一部低投入的电影,奇迹般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电影,第一次上映就获得了东京电影节的两项大奖。
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简单。从房东和租客的对立矛盾作为切入点,进而引出了独居老人晚年的孤独、失去的亲情和陌生人的关爱这几个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现实。
在这个故事里,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是房东,一个是租客,房东是90多岁的北京老妇人,她很有主见,但她不会瞎,也不会聋,她的脚很灵活身体不错,性格也很坚强,她会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包括洗衣做饭等。
奶奶还是很有北京人的精明和城府的,从小马来看房,她就知道小马很想在这里租一套房,所以才会死咬价格不肯让步。一开始就奠定了她精明的基调
自从小马住进这个房子以来,双方冲突不断。对于每个外出租房的人来说,看到这些和房东的“斗智斗勇”的场面,都不会陌生。
相对于这位老奶奶的精明大学生小马看起来要单纯许多。小马有自己的是非观,有什么不公平事情,她都会站起来跟奶奶吵一架,经常气的老太太要吃药。
两个角色在很多地方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差。从年龄来看,这两人一老一小。性格上沉闷和活跃形成鲜明对照。老太太除了吃饭和喝酒,她最爱的就是一个人在后院里坐着,小马则是一直在后院之中忙碌着。
这位老妇人偏爱深沉的色彩,她独自生活了数十年的房间就是那样;而小马则偏爱亮堂的颜色,所以当小马第一次住进这个屋子的时候,她在屋子里用了一条红毯。
可以说,小马给她的青春和朝气,就像一把火,点燃了她孤独的心灵。
但事实上,小马和那位老人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嘴硬心硬,都是一根筋,都有着强烈的主见。
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让这个看起来很孤僻的老太太,最终成为了小马的好朋友。
以影片中的房东老太为折射点的老年人的孤居,是一个从家庭、到社会都存在的、不容忽视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也可以说,老年人的孤独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缺乏人本主义关怀的现象。
从邻居老奶奶的话里,老奶奶年轻时很厉害,当过兵,骑马,救过人,老爷爷在她嫁来两年就去世了,老奶奶一生无子女,只有一个女儿,还是领养来的。
后来,随着义女的成长,有了自己的家庭,两个人也就分离了。这就是她在胡同里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子,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住的。
这种寂寞,对一个老人来说,是数十年来从未间断过的。
现在,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生活的老人家比比皆是。一些老年人可能是没有孩子,所以他们过着孤独的生活;也有不少老人是由于子女结婚后,老人与年轻人分居,导致老人独自生活的状况更加严重;还有的孩子,由于他们经常在外面工作,照顾自己的小家,所以对老人的疏忽就更多了。
希望有人来探望他们,希望有人来听他们倾诉,希望有人来关心他们这是每一个孤独的老年人的共同愿望。
“关爱”的涵义,实在是太广了。这份爱,并不只是自己熟悉的亲人之间,朋友之间,近邻之间,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份爱是没有边界的,因此,哪怕是陌生人之间,也会有温暖的关怀。
小马之于老妇人,老妇人之于小马都是如此
老人和小马一开始是针锋相对的两个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已经成为了一家人,曾经的恩怨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
更让人热泪盈眶的是,后来小马搬离了奶奶的家,原本身体很好的奶奶,一晚上就生病了。小马在接到邻居奶奶的电话之后,立刻赶到奶奶家,却发现奶奶已经哭得稀里哗啦了。
电影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把两个人之间的对峙提升到了一个关爱包容的程度,一开始的冲突越激烈,后期的情感也就越感人。
人生之中,无论周围勾心斗角,你都希望身边有温暖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