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再多的名和利都救不了,唱了一辈子军歌的阎维文

波一一讲娱乐 2024-11-28 14:23:16

唱了一辈子军歌的他,是名副其实的“人民音乐歌唱家”。

然而荣誉一生、到老却被骂惨,差点“晚节不保”。

67岁的阎维文到底做错了什么,竟要沦为“全网笑柄”?

01

10月18日晚,一年一度的琴台音乐节再次拉开帷幕。

多数人冲着“唢呐女博士”刘雯雯的《百鸟朝凤》而来。

果不其然,这个一口气吹奏48秒不喘气的肺活量,的确令观众震惊。

但除此之外,令观众惊喜不已的还有音乐家阎维文。

一首悠扬婉转的《母亲》,感动现场的所有人。

传唱度甚广的《小白杨》,更是引起了全场大合唱。

与青年女高手带来的山歌对唱《想亲亲》,更是听得人心潮澎湃。

果然,“传说中”的阎维文果然实力非同寻常。

“人民音乐歌唱家”这个称号,简直就是“实锤”。

群众基础扎实的他,迎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称赞。

然而遥想去年这个时候,他却深陷舆论风波。

去年十月份,久未露面的阎维文出现在大众面前。

在《同一首歌》中,他作为压轴嘉宾登台演出。

台上的他歌声嘹亮,一开口便瞬间点燃观众的热情。

可因为身上的一件衣服,他却成了“众矢之的”。

因为在演唱时,他身穿一件价值超过7000元的衣服。

一度被网友扣上“炫富”、“贪图享乐”的“屎盆子”。

由此,这件超过7000元的衣服引发广泛争议。

一些人认为,明星有不同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观。

穿名贵衣物并不应该被过度批评。

毕竟,他们的收入远高于一般人。

然而,另一些网友却认为,明星应该更加勤俭节约。

保持中庸的生活方式,以树立榜样。

比如,李雪健老师一直以一件中山装示人。

而余华作家在签售会上穿的西装价格也相对较低。

这件事就像一个“引子”,成了网友攻击阎维文的“借口”。

在他们的深扒之下,一个拥有“两副面孔”的阎维文出现在大众面前。

网友万万没想到,“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竟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难道这一次,再多的名和利都救不了“唱了一辈子军歌”的阎维文?

能够“佐证”网友这一观点的,无外乎阎维文开办的音乐补习班。

其实从2014年开始,阎维文的补习班就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有人质疑阎维文虽然歌唱得好。

但不一定教得好,毕竟唱和教是两回事。

阎维文并非音乐学院的老师或教授。

他自己歌唱得好,却不一定懂得如何将知识传播出去。

另一方面,学费贵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

2014 年第一期招收 100 位学生,学费是 4800 元每人。

并且不包括交通费、食宿费,这些都是学员自理。

如今六七年过去,学费是否涨价不得而知。

但这样的价格对于一般人来说确实不是小数目。

然而面对这些争议,阎维文从未出面给予过回应。

但他真的有如此不堪吗,或许从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人品。

02

1957 年,阎维文出生在山西平遥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全家靠父亲每月 30 多块钱工资维持生计。

母亲因长期劳累病倒,十分心疼的他跑去捉蚂蚱换钱交给母亲。

除此之外,他更是在学校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从不让父母操心。

阎维文自小喜欢唱歌,13 岁时凭借努力考上山西省歌舞团。

由于正处在变声期,他只能先学习舞蹈。

没有舞蹈基础的他比别人更加勤奋,别人练 200 个小跳,他就做 1000 个。

尽管患上坐骨神经痛,但经过治疗后他又继续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

1972 年,阎维文进入山西省军区宣传队。

在这里他跟随教授学习声乐,开启了真正的音乐之旅。

在宣传队,他积极活跃,脏活累活抢着干。

凭借出色的表演和积极的态度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于是,属于他的时机终于到来。

1979 年,阎维文调入总政歌舞团。

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团员的差距后,他开始严苛训练。

从1980到1984年,阎维文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从男声领唱、到独唱、再到参加新青年歌手大赛。

从《小白杨》《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再到《母亲》等。

阎维文获得了众多奖项和荣誉,确立了他在音乐界的重要地位。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