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藏期防蛀四要素,90%人不知,黔南溶洞环境,绿豆草木灰埋藏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让人揪心的场景?在自家的乡下小院里,辛苦劳作了半年,终于收获了一批珍贵的农作物。本以为就等着好好储存,留着慢慢享用,或者来年当作种子再用。可没过多久,等你再去看的时候,却发现那些好好的农作物,不知怎么就被蛀虫给侵蚀了。好好的果实有了一个个小小的洞,谷物也变得斑驳陆离。像今年在华北地区的一些小村庄里,就有不少种植户遇到了这糟心的事儿。有个老张,种了一辈子的红薯,就盼着收获了能吃上一整年,结果储存的时候没注意防蛀,红薯被蛀虫吃得千疮百孔,最后能吃的没多少,这多让人郁闷啊。你知道吗,在农作物储存过程中,那些让我们头疼的蛀虫问题,其实是有很多小窍门可以解决的,其中90%的人可能都还不知道呢。
咱们先来说说这黔南的溶洞环境。黔南啊,那可是我国西南一个特别的地区,地形地貌非常复杂,高山、峡谷、溶洞到处都是。这里的溶洞,就像是大自然精心打造的神秘世界里的一个个神秘宝藏库。溶洞里有着独特的气候和湿度条件,对于农作物的储存来说,可是一个充满优势的地方。比如说,一些耐储存的红薯或者土豆,在普通的农家仓库里,可能一个月左右就会有部分被蛀虫侵蚀,可是在黔南的一些溶洞环境里,同样的红薯土豆,同样的储存方式,一个月过去了,却依然保持得很好。
那在黔南溶洞环境里,绿豆的储存又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呢?这里有个很有趣的方法,就是绿豆草木灰埋藏。绿豆是一种常见但又很容易在储存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农作物。就像我有个网友分享的,他在华南一个小镇的自留地里,种了一畦绿豆。到了收获的时候,看着那一大片饱满的绿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是当他把绿豆收回来储存的时候,麻烦就来了。大约过了7天,他发现绿豆里有了小小的虫子,这些虫子密密麻麻的,让他特别头疼。
那这个绿豆草木灰埋藏到底是怎么个操作法呢?其实呢,就是要先准备好草木灰。这草木灰的选择可重要了。如果是冷门的柏树叶烧出来的草木灰,它的防蛀效果就非常不错。有一种叫金边黄杨的植物,平时大家可能不太关注它,它烧出来的灰,对于防蛀也有很好的效果。还有那麻栎树的灰,也别具作用。和普通的榆树灰比起来,金边黄杨灰含有一特殊的成分,这种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蛀虫的生长。还有那生长在粤北山区的米仔兰灌木,烧成的灰和普通杂草烧成的灰相比,米仔兰灰有着独特的气味,能让蛀虫不敢靠近。这几种不同的灰,和柏树叶灰一起用在绿豆储存上的时候,各有各的特点。
那怎么用这草木灰埋藏绿豆呢?首先,要把绿豆摊开晾晒个2 - 3天,把水分充分去掉。这个晾晒的过程也很关键,就像我有个老乡,在华中地区的自留地里收获了绿豆,他没有好好晾晒,结果储存的时候因为水分问题,绿豆还没怎么被蛀虫侵害,自己就发霉发芽了,白忙一场。
晾晒好后,找一个干净的大盆或者缸,在底部先铺上一层厚厚的草木灰,大概3 - 5厘米厚。然后把绿豆放进去,放的时候要一层绿豆一层草木灰,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搭积木一样。放完绿豆后,再在上面覆盖一层5 - 10厘米厚的草木灰,把绿豆盖严实。这里有个小技巧,如果是在华北平原的一些小农场里,环境相对干燥一些,草木灰的厚度可以稍微放厚一点,10厘米左右会更好。而在一些湿度比较大的地方,像南方的一些山谷农场,草木灰厚度控制在8厘米左右比较合适。
除了这个方法,其实还有很多和防蛀有关的小细节。比如说在储存农作物的容器的选择上,有的农户在西南山区用竹筐储存粮食,因为竹子在当地的溶洞环境中,吸湿性会随着溶洞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得放在里面的农作物不容易受潮发霉,从而减少了蛀虫滋生的温床。而像北方的土窑洞储存时,选择质地更为密实的陶罐来储存小米等谷物,比普通的麻布袋更能防蛀。还有一种冷门植物叫刺五加,它生长在东北的山地,刺五加的花枝泡过液擦拭储存谷物的容器内壁后,能有效驱虫。这种方法在当地一些小村落中,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还有海南岛上,有的农户会用当地一种叫水葫芦的枯枝叶来包裹红薯等作物,也有一定的防蛀功效。
在储存绿豆这样容易招蛀虫的农作物的时候,不同的植被和材质在不同地理位置下,展现出不一样的特性。有些在东北的深山老林,树木材质坚硬的树皮,比如椎树,它经过简单处理后用来铺底,防蛀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椎树的树皮中含有一些挥发性的物质。而在西北的一些戈壁滩,沙棘树枝叶燃烧后的灰,也有不错的驱虫效果,那独特的味道让虫子闻而却步。这些不同地方的独特材料,就如同一个个神奇的小助手,在保护着农作物。
你看,这么好的方法,可是90%的人都不知道。也许你家的农场或者田园里,也能利用这些方法来保护那些辛苦种出来的农作物呢。比如说,如果你家在山区,有没有想过利用身边那些特殊的植物资源来做防蛀呢?这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秘密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
那么问题来了,在你生活的地区,有没有类似这样独特的利用当地资源来防蛀或者其他保护农作物的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