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勤学却难入佳境?探寻背后的深层原因

书法艺堂 2024-10-21 14:55:34

学习书法看似复杂,其实掌握正确的方法后,便能事半功倍。关键在于多思考、多领悟、多练习,只有理解透彻后再动手,才能避免盲目跟风。

然而,许多人在这一过程中却常常迷失方向,甚至像我一样,曾花费数年时间胡乱摸索,付出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会专程前往偏远的地方向老师求教,也看过无数教学视频,但进步甚微,始终未能真正入门。

那么,真正的转折点是什么时候呢?确实如此。人们往往被根深蒂固的习惯所束缚,尤其是那些退休后的老同志,他们习惯了使用圆珠笔书写,形成了固定的动作模式。这并非智力问题,而是习惯使然。

对于我个人而言,转变始于一位大学生的简单一句话。当然,这之前我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他说:“你还是在用硬笔字的书写方式啊。”我当时感到非常惊讶,毕竟自己已经写了这么多年,难道连基本的用笔都不会吗?内心难免有些不服气。然而,这位大学生的话虽浅显,却直指问题核心——许多自学书法者之所以难以取得进展,正是因为他们沿用了硬笔字的书写习惯。尽管起初我对他的观点并不以为然,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发现硬笔和毛笔的书写方式确实存在本质区别,尤其是毛笔需要调锋,而硬笔则无需如此。从那以后,我在练习时特别注意这一点,效果立竿见影。

为了验证自己的进步,我还特地拜访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书法家,当我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他微笑着点头称赞:“你已经入门了!”那一刻,我终于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与成就。

许多自学书法的朋友,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日常书写中频繁使用的关键笔法。

这里所说的常用笔画,就是“转”和“折”。在日常书写中,这些笔画无处不在。你是否仔细思考过它们的正确写法?为什么我们写出的字缺乏神韵,似乎总缺少些什么呢?我曾经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问题所在,实际上,这正是因为笔法不完整,缺少了必要的动作,导致书写时显得模糊不清。

正确的做法是在“转”和“折”的过程中,结合横和竖的写法,并加入转折的动作。当写横笔到需要转折的地方时,应将笔尖立起来,顶住纸面并转换方向,再向下按压,变为写竖笔的姿态。为了熟练掌握这一技巧,可以在平时多做一些类似画楼梯的练习,每次到转折处都要让笔尖立起、顶纸并转换方向,通过反复练习,手腕自然会变得更加灵活,最终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

对于“转”的部分,关键在于手腕的运用。在需要转弯的地方,手腕要做一个绞转的动作,从手心朝左上方转动,逐渐向下,最后变为中锋行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动作要缓慢进行,给予笔尖充分的时间在纸上滚动,不要急于求成。

掌握了这两个重要的笔法后,你的书法水平将会得到显著提升。现在,不妨拿起笔来,试着应用这些技巧吧!

今天,我在笔法上有了新的感悟。书法艺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和思考。这段时间,我常观察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临帖。二十多年前,他带着妻子到北京学习书法,租房子居住,专心学艺一年。尽管已年届耄耋,但他的精神状态依然像六十多岁的样子。

这位老者对书法有着独到的见解,临帖时严谨认真。每当看到我随意练习的字迹,他总能从结构、起笔方向、转折等方面指出诸多问题。因此,一些爱面子的人宁愿不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免被他直言不讳地批评。然而,他的建议总是直击要害,毫无保留。

由于我们的工作室距离很近,我有幸经常与他交流。通过观察他的临帖过程,我得到了一些新的启示,现在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引起共鸣。

我的最新体会是:下笔如同刀削山药。用毛笔书写,任何人都能写出黑色的线条,即便是三岁孩童也不例外。然而,如何才能展现专业水准呢?那位老先生下笔时,笔画犹如手术刀在山药上切下一小块,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相比之下,我们大多数人的笔画往往浮于纸面,未能深入其中。

古人在书法理论中多有阐述,如“屋漏痕”、“锥划沙”、“印印泥”等,但真正能够运用自如的人却寥寥无几。我所说的“如刀削山药”,希望大家细细品味。下笔时要缓慢切入,逐渐展开笔锋,形成稳定的笔画,切忌浮于表面,一滑而过。尤其是自学的朋友,更需用心体会。我也无法完全表达清楚,希望各位书友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