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名将毕业论文遭调侃:竞技体育拒绝读书无用论

流水梦寒坊 2025-01-19 15:07:44

2025年1月11日,林昀儒通过了硕士论文前三章的口试,这个消息瞬间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尤其是在体育圈。

林昀儒,大家都知道的乒乓球天才,他的学术成就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他的论文课题可是让人听了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桌球单打金牌选手樊振东之惯性技术分析》。

这题目,不光长,而且颇有点“专业范儿”,搞得不少人都有点懵逼。

话说回来,林昀儒之所以要写这篇论文,并不是突发奇想。

大家还记得他曾经前往巴黎奥运会观看樊振东比赛,并且亲自录制了视频吗?那时候,许多人都觉得他是去“做做观众”,毕竟他也是顶级选手啊,去看别人比赛,这也算是难得的体验。

谁能想到,他这一“观战”竟然是为了论文,真的是拿来做学术研究了!网上不少网友开始调侃,直言“打不过就研究透”,真是笑死人了。

有网友更是吐槽道:“难怪林昀儒去巴黎奥运会看樊振东的比赛并且录了视频,原来是为了写论文。”这玩笑一传开,林昀儒成了网上热议的焦点。

有网友直接吐槽:“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直接发微信问问东哥就行了,真是搞笑!”但要说这些调侃,或许真的带着些许的无奈和对“学术与运动”结合的好奇。

很多人对运动员能在学术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一直持有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觉得,运动员就该好好训练,搞学术是“多此一举”。

就拿苏炳添来说,大家熟悉的短跑大将,他也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参与并撰写了《优秀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的技术优化训练研究》。

你没看错,这可是短跑领域的学术贡献,不是随便的“跑一圈”就能写成论文的。

再说汪顺,这位奥运冠军可不止在泳池里拿金牌,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可是《基于无标记动作识别与分析系统的200米混合泳精英运动员技术的运动生物学研究》,这种技术和生物学结合的研究,想做出来可真不简单。

还有马龙,大家耳熟能详的乒乓球名将,他的毕业论文可是《中国未来乒超营销策略研究》,说的可不是打球的技巧,而是关于乒超联赛未来的战略规划。

从这些顶尖运动员的学术成果来看,大家是不是可以明白,运动员可不仅仅依赖身体和技术的训练。

要想在高水平的竞技场上取得成绩,除了靠天赋和艰苦的训练,运动员对体育理论、技术分析以及战术研究等方面的学习同样重要。

大家可能会想,难道运动员在训练时就要想着写论文?当然不是!他们通过学习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结合实践经验,才能突破瓶颈,取得更好的成绩。

不得不提的就是那些一味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

近年来,网上有不少声音开始鼓吹“读书无用”,甚至把它和现实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如教育内卷、学历贬值等挂钩,认为“读书不如混社会”。

你看,这种思想真的有点荒谬,吧?如果真的觉得“读书无用”,那你看看这些顶级运动员,他们可是有知识、有理论支撑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拼杀取得成功的。

运动员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结合知识与实践的成果。

所谓的“读书无用论”简直是扯淡。

知识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有网友就开始反思:“总是说读书无用,难道真的是那些用脑的人才无法成功吗?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优秀的运动员背后,往往有无数次的理论推演与技术分析。”他举了个例子:“就像林昀儒,他要写论文,去巴黎看樊振东比赛,视频记录下来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技术环节,他都要仔细研究,怎么可能不依赖知识和思维?”这话说得真是有理。

光凭体力和天赋,肯定不能在顶尖赛事中屹立不倒,知识和理论的积累,才是运动员突破自我、赢得胜利的关键。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我觉得,还是得告诉他们:如果真的想有所成就,光靠“走运”可不行,得脚踏实地学习。

不要一味抱怨“读书无用”,每一项成功背后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知识的积累。

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有兴趣,那就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不仅要实践,也要学会总结,不管你是运动员还是其他行业的人,都不能忽视学习的价值。

对比那些天天口口声声说“读书无用”的人,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真正通过学习与实践结合,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们。

无论是林昀儒、还是苏炳添、汪顺、马龙,他们在赛场上拼搏,同时也没有放弃学术的追求,才能做到两全其美。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