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横空出世,成为全球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不少人跃跃欲试,想要感受一下这个国内最火的AI大模型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然而,当一些苹果手机用户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里搜索DeepSeek时,却被系统推荐的“李鬼”迷惑,部分消费者在下载错误的应用软件后,还出现了被额外扣费的情况。
这不是苹果应用商店第一次“出事”,此前就曾被曝出存在色情APP等问题。此次被曝出“李鬼”软件,同样令人乍舌。消费者在苹果应用商店搜索DeepSeek,显然是想下载使用这款人工智能软件,按说,苹果应用商店应该精准提供搜索结果,方便消费者下载使用。然而,现实情况是,苹果应用商店竟为消费者提供了二十多款“李鬼”软件。
结果呢,不少消费者错误下载了“李鬼”软件,并为此额外付出相关费用。例如新闻中的陈先生、王女士等人,在苹果应用商店搜索DeepSeek,结果跳出来第一个软件是“DreamDark”,消费者误以为是DeepSeek就下载了,再加上页面以“优惠”引诱付费,最后被扣198元。而真正的DeepSeek是开源、免费的,根本不需要消费者花钱。
错误下载软件背离了真实意愿,按说消费者申请退款后,有关方面应该及时审核并退款。然而,受理人员均以“条件不符”为由拒绝退款。对此,苹果应用商店客服将自己“摘”得很干净,即苹果本身不会收取客户任何的费用,是否退款取决于软件开发商。而且“李鬼”软件缺乏联系方式导致维权无门,苹果客服却拒绝提供开发者信息。
由此看出,苹果应用商店至少存在三大问题:其一,消费者搜索后,“李鬼”软件一大堆,堪称“李鬼集中营”,增加了错误下载的几率;其二,缺乏联系方式的“李鬼”软件,有点像信息不全的“三无”产品,竟然出现在正规应用商店;其三,不但没有公布算法推荐服务相关规则,也未有效协助消费者维权。这些问题都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像苹果应用商店这样的应用软件分发平台,要建立完善上架审核、日常管理等管理措施;竞价排名的软件应显著标明“广告”;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为消费者提供有效协助,等等。反观苹果应用商店,涉嫌在多个服务环节失职失责。
作为消费者,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软件时,要擦亮眼睛核准信息后才能下载,避免错误下载掉入“扣费陷阱”。一旦错误下载软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依法向应用商店维权。因为“李鬼”软件缺乏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对于“李鬼”软件较多且维权难的应用商店,消费者不妨用脚投票,让市场来惩罚。
各大应用商店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只有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才能维护品牌形象、提升软件下载率。比如在提供搜索结果方面,“吃相”不能太难看,应该将搜索结果靠前位置让给“李逵”而非“李鬼”。对联系方式等信息不全的软件,应加强上架审核、日常巡查。在消费者维权方面应提供有效支持而非“甩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应用商店是消费者下载软件的主渠道,那么,有关方面应该加强监管,确保这种主渠道是规范的、安全的。对失职失责造成市场秩序紊乱、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应用商店,该约谈的约谈,该开罚单的不能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