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有这样一位独特的人物。他,61岁,身形精悍,头戴标志性黑色夹克,就像一位带着传奇色彩的科技侠客。他就是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一个用智慧和技术缔造了硅谷传奇的男人。
想当年,21岁的黄仁勋大学毕业就投身AMD。他呀,可算是最后一批用纸笔设计芯片的那种老派工程师了,不过呢,他又特别厉害地成为了最早一批使用计算机软件设计芯片的先锋人物。就这样,黄仁勋带着他创立的英伟达,在芯片产业这片大舞台上,像精明的舞者一样,几乎踩中了每一个关键舞步。电脑显卡、加速卡、GPU芯片等,这些大众消费者和AI公司眼中的香饽饽,都在英伟达的布局之中。
在这个社交网络超级发达的时代,黄仁勋在网友们心中那就是“华人之光”,仿佛他是那个拿着魔法棒影响全球科技发展节奏的大神。英伟达的市值也一路飙升,接近3万亿美元,一度雄踞全球最高市值公司的宝座,那风光简直无与伦比。
可这好日子哪能一直顺风顺水呢。2025年财年财报一公布,嘿,英伟达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在资本市场上从云端一下子栽了下来。原本火热的它开始“跌跌”不休,到3月7日收盘的时候,市值和高点比起来那可是缩水了近1万亿美元啊,跌幅将近三成。这时候你可能会说,不是刚公布了超220亿美元的净利润,还高于市场预期嘛,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呢?原来啊,是有一家中国创业公司深度求索推出的Deepseek推理模型捣了点乱。这个模型让大家对算力堆砌和产业未来发展有了新想法。虽说黄仁勋觉得从短期到长期看,算力供给过剩还早着呢,但是这对一直站在算力前沿的英伟达来说,也不是啥好消息。《英伟达之芯》里提到,黄仁勋靠着三十年从游戏显卡摸爬滚打,才当上了如今的“AI之王”,他那不服输、敢于创新、充满执念的劲儿,才让他创造了现在的传奇,不过这也有点像他的一个小缺点,太偏执啦。
咱们再看看英伟达2025财年四季度报,那可是比预定日期还早地就公布了,像迫不及待要展示自己成果的孩子一样。这个被称为“宇宙最强”的财报里,四季度营收393.31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220.91亿美元,同比增长80%,全年营收更是突破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创下新高。
不过呢,英伟达也不是高枕无忧的。外部压力就像一阵狂风,呼呼地朝它吹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芯片江湖里,高通等企业在智驾芯片赛道上争分夺秒地追赶,AMD、英特尔等又在大型AI集群市场排兵布阵。再加上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那英伟达的日子就没那么轻松了。
就拿中国来说,汽车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吸引着各方势力。英伟达的汽车相关业务虽然在财报里占比只有1%左右,却是增长最快的业务单元。这里面的竞争可激烈了,高通在安卓的生态里混得风生水起,在座舱芯片领域那可是霸主级别的,市占率在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座舱芯片市场能占到约67%。英伟达虽然在智驾方面有优势,但在这种驾舱融合的大趋势下,高通等企业也没闲着,积极部署软硬结合的大算力芯片。还有中国本土的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芯片新秀也开始崭露头角。
更让人关注的是中国车企的变化。现在“智驾平权”可不是一句空话了,消费者购车的时候,智能驾驶功能的权重越来越高。中国车企这是在这场智驾大战里奋起反击啊。像小鹏、蔚来等车企开始自研芯片,这是为啥呢?还不是因为全球市场的变化让它们意识到本土供应链的重要性,再加上国外芯片供应有时候不给力。不过英伟达似乎也察觉到了危险,在中国之行里那可是很用心地和各方互动,毕竟中国市场对它来说太重要了,中国车企的智驾发展也是刚刚开始,未来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