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艘美航母上,都要带足大量女兵?她们在航母上起什么作用?

卿文 2025-02-08 15:38:42

在一月份,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与菲律宾海军进行了联合演习。

在军迷眼中,美国的航空母舰无疑是海上霸权的象征,这些排水量超十万吨的“钢铁巨兽”在波涛汹涌的大洋上纵横驰骋。

然而当你走进这些航母的内部,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一群肌肉发达、满脸坚毅的男兵中,还有一群俏丽的身影——女兵。

这道靓丽的风景线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美国航母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女兵?她们在航母上到底干些啥?

一、什么让女兵走入航母

从历史溯源,美国女兵在军营的经历无疑是曲折的。

从美国独立战争到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妇女就一直致力于,在军队这个向来被认为是男人的世界争取一席之地。

要知道在当时美国法律规定并不允许妇女参军,妇女只能在战争背后为后勤工作默默付出,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护士军团。

但此时的女性只能算作平民志愿者,并不是正规军人。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了应对海外驻军的通信联络需求,美军迫切需要200名掌握双语的电话接线员。

随着这个机遇的到来,女性以美军与法军电话转接员的身份首次加入军队。

然而在战争结束后,这些女性的退伍待遇却远远不及男性士兵。

因此国会众议员伊迪丝·罗杰斯在国会提案,她希望能将女性成为陆军正式军人合法化。

但结果却令人寒心,伊迪丝的提案在军队顽固派的阻挠下,并没有激起太大波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男性服役人员的短缺,国会于1942年5月14日通过法案,成立“陆军妇女辅助军团”并由罗斯福总统于次日签字生效。

但女军人也只停留在从事勤务性工作,例如护士、炊事员、司机、打字员和话务员等职务,作战指挥和管理岗位与她们无缘。

随着1978年《国防授权法案》的通过,女兵服役的诸多限制被解除,自此她们开始从后勤岗位走向更多技术性岗位。

要说真正让女兵登上航母的转折点是在1993年,美国取消了对女性参加作战岗位的禁令。

自此女兵们终得契机踏上航母甲板,投身于更为核心的军事任务之中。

现今,一艘美国航母上大概有5000名士兵,女兵所占比例至少为10%。

如此计算的话,女兵的数量至少可达500名。

可以说女兵已经成为美国航母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女兵背后意味着什么

现如今航母上女兵的出现已不再让人新奇,与其说是文明的进步,倒不如说是技术迭代下的“去体力化革命”。

从电磁弹射控制台的毫米级操作,到核反应堆参数的三维可视化监控,现代战争正经历着“指尖革命”。

当科技的发展使得身体素质不再决定战争走势,那么航母上女兵的到来也就不再显得奇怪。

从“林肯”号航空母舰的艾米·鲍恩施密特舰长,到“乔治·H·W·布什”号核动力航母打击群指挥官诺拉·泰森中将。

随着女性从后勤工作走向战斗指挥,我们要知道,这不是生理差异的胜利,而是技术赋能的必然。

当战争形态从肌肉对抗转向神经突触的精确博弈,女性在微操作、多线程处理、战斗指挥等方面的先天优势正被重新估值。

另外航母封闭空间的心理高压堪比太空站,男兵群体性心理崩溃事件屡见不鲜。

而航母中异性的存在可以为男兵在压抑的工作环境中,带来极大的心理舒缓。

美军研究发现,混合编组舰艇的暴力事件发生率和非战斗减员率大幅降低。

三、航母上女性面临的苦涩

航母上的生活条件虽然比陆地上的军营要艰苦一些,但对于女兵来说,生理上的挑战更是让人头疼。

首先长时间的封闭生活和任务压力,容易对女兵的月经周期造成影响,一些妇科疾病也可能因环境限制而加重。

生理方面的问题对女兵的身体状况的影响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这会对她们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

性别歧视也是不得不说的话题,尽管美国军方近年来加大了对性别平等的保护力度,但个别男兵的偏见或不服气仍可能让女兵感到压力。

在以男性为主的团队中,女兵需要通过更多的努力和表现来证明自己。

航母上男女比例悬殊,女兵可能会因性别问题而面临更多的麻烦。

美国军队中性侵丑闻屡见不鲜,女兵成为主要受害者。

在航母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性侵问题更是让人担忧,部分女兵甚至因此怀孕或提前退役。

这不仅给女兵们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也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士气和形象。

结语

从二战之前默默在后方支援,到现在成为航母上少不了的重要力量,美国女兵在这条路上的艰辛被人们看在眼里。

美国航母上女兵的崛起,不仅是女性自身努力的结果,更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一次深刻挑战与突破。

她们在军事领域的成就,改变了军队的面貌,也改变了社会对女性的传统看法。

未来的海权博弈,终将属于那些能让钢铁战舰生长出文明温度的国家。

0 阅读:16
卿文

卿文

喜欢听故事的,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