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爸爸:我不鼓励过早送孩子出国留学

欧桥学院 2021-07-09 10:07:45

留学申请季刚过,但准留学生家长圈并没有平静下来。

八至十年级的一部分家长,仍在复盘学校与机构的爬藤榜。他们关注成功爬藤孩子的成绩、活动、竞赛等方方面面,企图了解这些孩子背后不为人知的申请规划秘籍。

五至七年级的家长开始盘算:看今年榜单,美高党似乎崛起。是否不要在国内打阵地战了?早点送孩子去读美初美高,也许能提前占领制高点。

然而,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的反亚裔情绪又让大家瞻前顾后,对赴美留学持更谨慎的观望态度。

美本申请竞争也愈演愈烈,托福110、SAT 1500没有提高中国孩子的竞争力,只是拉高了申请的平均线。朋友圈的道听途说,也让焦虑的家长更焦虑了。

在扑朔迷离的留学大环境下,是否真的把孩子越早送出去,结果就越好?

如何更好地规划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为此,我们又找来了留学全知道的老朋友、被誉为“藤校收割机”的耶鲁爸爸Brian解惑,为家长们的焦虑降降温。

Brian

棒呆国际教育创始人,2017年以“藤校孵化器”荣登福布斯亚洲封面人物,迄今已辅导数百位学生进入顶尖美本高校。高中就读于知名英高七橡树中学,耶鲁大学本科(经济和国际关系),斯坦福大学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是五个孩子的父亲。

在今年的申请季,Brian所带领的团队棒呆国际教育再次取得佳绩,共拿下哈耶普斯级别的9枚Offer。

Brian并不特别鼓励过于低龄化的留学,认为文理兼修是大部分中国学生目前面临的申请短板。最后,他还透露了申请最关键的五条秘诀。

“越早送小孩出国,未必越好”

已经育有五位孩子的Brian表示,尽管自己曾就读英国知名高中七橡树中学,但在目前阶段,可能不会考虑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国外念初中或高中,而是等到本科阶段,再考虑送孩子出国。

一方面,每年对大量留学申请都进行数据分析的Brian发现,低龄化留学对美本申请并无太大助力。

以今年的申请季来说,在Brian创立的留学机构棒呆国际教育,早申阶段被宾大录取的学生,来自广州外国语学校。常规申请阶段被达特茅斯、普林斯顿等名校录取的学生,也都来自北京实验学校及上海美国学校等。

没有足够的申请数据表明,孩子留在国内,就会遭遇明显的美本申请劣势。

另一方面,从大环境来看,中国总体的发展势头稳中向好,大部分家长仍然期望孩子最终能回国发展,投身金融、科技、投资等高回报领域或者尝试创业。

过早的国际化,有时也意味着全盘西化,并不利于孩子反向性地重新融入中国的职场环境。

“美国对中国背景的孩子并非最理想的环境。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华裔美国人,也容易遭遇明确的职场天花板,” Brian说:“而如果考虑回国,就不应该太过西化。”

他接触过许多在美国读书超过10年的中国学生,他们虽然有着极高的情商智商,各方面素质也是个中翘楚,但也“已经完全是一个美国人了”,“没有那么接地气,回国创业成功的概率,也未必有那么大。”

在Brian看来,早早出国,也意味着放弃在国内时可以吸收的各种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有时候,这些学生还容易卡在‘国际化’与‘中国化’之间,面临身份危机、归属感的缺失与逆向性的文化冲突。

他也观察过很多回国创业、有低龄留学史的学生,发现目前为止,这些学生的创业仍不算特别成功。而其中,又要数大藤毕业的学生“成功率最低”。

“因为他们真的有太多的选择。” Brian解释:“他们可以做管理、咨询、去独角兽公司,也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他们仍然在尝试,不停地变来变去。”

虽然Brian个人并不特别鼓励太早送孩子去国外念书,但他也补充,也有个别适合提前去国外念高中的孩子。他把他们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特别喜欢讨论问题、有时还会打断老师的高积极性学生。提倡个性化教育的美国校园及其老师,更能欣赏、也更能赋能这一类学生。

二是体育特长生。国内教育的体育体系尚未建立成熟,招生官对国内赛事的级别、校内练习的强度也不甚了解。在美高进入校队、取得某地区的冠军,更能加强申请的优势。

三是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例如写作能力特别出众、而后当上校报总编的学生。在知名美高当上主编,这样的含金量与背后的工作量更容易被招生官承认,也更易衡量。

四是文理都突出的学生。这些学生如果去一个排名靠前、口碑也出众的美高,就能够选择拉丁语、历史等国内大部分的国际化学校尚未能提供的文科科目,对于申请也更有优势。

家长最不擅长的规划:文理兼修

纵观国内家长普遍容易犯的规划错误,Brian说,还是在于重理轻文的观念太根深蒂固。而美国大学强调通识教育,更倾向招收文理兼修、也热爱在学术上实现自我挑战的学生。

一个常见的规划短板是:许多学生的选课仍是围绕数理化而来。

无论是IB或是AP课程,他们都选择难度较大、级别较高的数理化课程,例如AP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统计、微积分等等。活动也一并围绕数理化展开,例如参加机器人、物理或者数学社团。

与理科相比,他们的文科成就就显得尤为一般,选课都不是最高的级别。有时甚至直接比理科低三到四个级别。

这既不能体现个人的差异化,也会让招生官觉得该学生的选课有了某种“路径依赖”,而非实现更具有挑战性、更全面的学术探索。

“很多人都选择最有把握的那几门。但考一些大部分中国学生不那么擅长的科目,事实上更容易体现差异化。”Brian说。

更重要的是,每年,理科申请池仍然是申请人数最多、最饱和的。除非学生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夺得过世界级别比赛的大奖,否则从时间上来说,比如从小每周末就去上奥数课,性价比就显得十分地低。

这也是因为美国的招生官并不能彻底摸清国内五花八门的竞赛,“有太多的全国一等奖、二等奖,招生官对选拔制度与其背后的含金量,都了解不到那个程度。”

另一个规划的误区,Brian说,就是家长通常会花很长时间咨询该为孩子策划怎样的活动。

比如说是否应该让孩子参与公司的教育基金或者社会责任感的项目,试图通过让孩子参与别人做不到的、“高大上”的活动来提高升学的概率。

但美国大学却更在乎学术能力,“家长认为学生学术能力过关了,实际上大部分的都没有过关”。

如果按照重要等级排名,Brian说,还是学校成绩>校内活动>校外活动。

而最有帮助的的校外活动,包括很难申请的夏校、知名度高的活动以及超高级别的竞赛。

“竞赛还是要尽量做到极致。比如说在国际比赛的官方网站中,能看到你代表国家参赛获奖,或者能看到你的个人排名及团体排名名次。”

留学规划,要做到这五点

如果把爬藤比作一场游戏,那么无疑最重要的就是首先摸清这场游戏的规则。而整个高中生涯的学术规划及最终申请季的准备与策略,则体现了对游戏规则、对自我认知的熟悉程度与思考深度。

根据十几年专业的申学经验及大量的数据复盘,Brian提出了五个最重要的事关留学规划的建议:

一、选好高中学校

没有完美的学校,但尽量送孩子去知名度高、口碑好、往年录取结果也较好的高中。

相比其他学校,这些学校在申请上已经获得了美国大学的认可,至少在它会重点挑选的范围之内。

二、坚实无比的英语能力

英文水平非常重要。

出众的英语能力,不仅仅只是在学校拿A或者考到95分。而是可以没有心理压力地去上IB的文学高阶课程或AP的欧洲历史、世界历史及文学课程。

孩子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对于英语没有任何的障碍或者学习的阴影。

对于美国人看重的辩论比赛、竞争激烈的夏校项目(例如斯坦福的人文夏校),英语都是个再基本不过的必备能力。

三、个性化

在美国,成功人士通常显得有那么一点“古怪”。他们叛逆、非主流、个性化,不是典型的乖孩子,却能改变世界。乔布斯与马斯克,便是其中的典范。

美国的教育体系同样看重与鼓励个性化,包括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要花时间去培养。

这很难说是中国家长所擅长的,因为没有培训机构与相关的考证,来证明孩子与家长的社交能力已经达标。

家长可以邀请其他家庭来家里吃饭:与年纪相仿的家长交流,也让孩子们互相交流与学习,探讨一些时下的话题。

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在校园食堂边吃晚饭边高谈阔论。“美国大学希望在饭桌上产生有价值的对话,要从小认知它的重要性。”

四、音乐与体育活动的加成

美国大学看重音乐与体育活动。但未必需要走精英路线、做高大上的活动,做主流的、本土化的活动也很好,例如打乒乓与踢球。

五、在某个细分领域做深

美国大学特别喜欢学生在学术领域挑战自己,不希望他们去选最有把握的课。

把某个细分领域做深,既可以展现自己深度思考及深度研究的独立学术能力,也可以体现差异化。

转载:郑夜

0 阅读:13

欧桥学院

简介:足不出户,学习原汁原味美高课程,获取学分,拿美高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