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演讲中抛出一句话:
“中国数学水平尚不及美国上世纪40年代的水平”
我相信所有人看这句话都是愤怒的,中国不管是航空航天、武器导弹、高新科技,目前都发展至世界一流,即便美国比我们发展的要早的多,中国也在西方国家的封锁下成功实现追赶并超越,中国数学水平怎么可能还不如美国上世纪40年代呢?
令人震惊的是,说出这句话的人是国际上顶尖的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他是中科院、中央研究院、美科院、港科院四院院士,曾在哈佛大学任数学、物理系教授,目前退休后被清华大学聘为讲席教授。
美国《纽约时报》评价称丘成桐是“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
从这一系列的名号上,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位数学专家有多么强,可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中国的数学水平真的与美国相差那么多吗?
大佬的“狠话”
丘成桐绝非普通学者,这样一位权威人士的尖锐批评,自然引发轩然大波。他认为数学是科技强国的基石,但中国数学界连自己的位置都没搞清楚。
更犀利的是,他将矛头指向学术评价体系,一针见血的指出国内奖项评选和晋升机制过度依赖“老前辈”,导致年轻学者为求稳妥,放弃前沿研究,转而迎合传统方向。
这番批评并非空穴来风,丘成桐提到,中国学者过度追求物质奖励,而忽视“学问本身的成就”。
他也拿出了历史对比佐证,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数学界已孕育出图灵、冯·诺依曼等大师,而中国至今未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派。
此言虽刺耳,却也点出了一个尴尬现实,中国数学论文数量全球第二,但创新性突破寥寥无几。
中国数学到底行不行?
面对丘成桐的“暴击”,舆论迅速分化。知名评论员胡锡进反驳称,40年代的美国连卫星都没发射,而中国当前的天宫空间站、嫦娥探月计划背后,难道没有顶尖数学支撑?
这一观点代表了许多人的困惑,中国应用数学成果斐然,基础理论为何被贬低?
事实上,丘成桐的批评聚焦于“基础数学研究”,而非实际应用能力。他认为,中国在工程计算、数据建模等领域确有建树,但在纯数学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远不及美欧。
国际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至今无中国大陆学者获奖,而美国已有15人斩获此殊荣。这一差距折射出中国基础科学的短板,擅长追赶,弱于引领。
争议之外,丘成桐并非一味唱衰,他在认为中国数学落后欧美的同时,也认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快速的成长。预言到了2030年,中国数学家便能引领世界!
他创办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已坚持15年,致力于提升中国本科数学教育。数据显示,近年获奖学生中,北大、清华学子占据半壁江山,且多人进入哈佛、麻省理工深造。
丘成桐坦言:中国本科生训练水平已不输任何国家,但研究深度仍需突破。
他针对当下中国数学发展情况提出两条关键建议,第一是改革评价体系,减少论资排辈,鼓励年轻人挑战前沿领域,而非重复“安全课题”。
在课题上,也应该重视学科交叉,让数学需与物理、计算机等领域深度融合,才能催生革命性突破。
这些建议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席南华的观点不谋而合,中国目前的数学成就还是比较局限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方向,现在需要更多像丘成桐这样的为后辈铺路。
需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丘成桐虽然加入了美国国籍,但他一直在为帮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做出努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丘成桐陆续去过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科院、浙江大学等等高校任教,至今也有40多年了。
但这40年中,丘成桐没有拿过一分钱薪水,一直是免费讲学,还义务筹集资金创办奖学金、开办数学竞赛。根据目前公开的数据,丘成桐已经向母校香港中文大学捐款高达3000万港元,还为清华捐款、筹款近2000万元。
从丘成桐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确在为中国数学做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丘成桐的“狠话”虽引发争议,却撕开了中国科学发展的隐痛,基础研究仍是软肋。正如他所言:“拿奖不是终点,对数学有实质贡献才有意义。”
当前,中国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突飞猛进,但若没有底层数学理论的支撑,终将受制于人。
值得期待的是,新一代中国数学家正崭露头角。丘成桐倾力培养的求真书院学生已在国际赛场屡创佳绩,而国内高校也逐步放宽科研评价的“紧箍咒”。
这条路注定漫长,但至少,争议本身已让更多人意识到,真正的科学强国,必须从“地基”开始重建。
参考资料
丘成桐:数学落后欧美并不可怕,我们有信心做好 清华大学新闻2024-06-12
数学家丘成桐:中国数学水平不及美国1940年代!数学是物理学基础 和讯网2024-05-07
丘成桐预言:到2030年,中国本土数学家将能引领世界 观察者网2025-01-04
清华大学丘成桐:当下中国数学还不如40年代美国的水平 凤凰网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