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东北黑龙江一座边陲小镇上有个“中华第一美女村”。
生活在这里的人长着高鼻梁、蓝眼睛、白皮肤,就连当地的建筑都颇具俄式风格,身处在当地就像出国一样,充满异国风情。
但他们却是中国人,说一口地道的东北话。
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里又为什么会有俄式建筑呢?
七位俄罗斯女士的到来
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小镇名叫“宏疆村”,也是称为“美女村”因为当地都是身材高挑、蓝眼睛的美女。
宏疆村坐落在中国黑龙江黑河市逊克县车陆乡。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
在这里你可以随时随地地找几个“外国人”聊上几句,说的不是俄语也不是英语,而是地道的东北话。
别看他们长相像俄罗斯人,但都是地道的中国人。
但这就让人有些好奇了,长相像俄罗斯人,当地又与俄罗斯仅有一江之隔,他们怎么成为中国公民的?
其实啊宏疆村最早并没有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俄罗斯最早来到宏疆村是在20世纪初左右。
当时俄罗斯正在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内战”,许多俄罗斯百姓为了躲避战火纷纷逃到中国境内。
从那时起宏疆村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他们在感受到中国的风土人情后,不少人选择在此定居从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但根据宏疆村老人的回忆,最先踏入宏疆村的俄罗斯人是7位俄罗斯女士。
也是从这开始宏疆村与俄罗斯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时中俄两国对边境的把控并不严格,两岸人民划着船就可以轻易到达对岸,所以仅有一江之隔的宏疆村自然作为俄罗斯难民的首选之地。
留在宏疆村的俄罗斯人与当地人结合,共同经历风风雨雨逐渐形成一体。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改名换姓,接受中国公民身份。
而宏疆村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的,之前叫“伊利亚河村”,为什么改名叫宏疆村呢,这象征着他们是中国的公民、新民族。
因外貌成为“特务村”
尽管俄罗斯人与当地人生活得其乐融融,但也遭受过“迫害”。
去宏疆村旅游时你会发现当地有一块大的牌匾上面写着“罗斯民族村”。
而这原本是“俄罗斯民族村”,而这个“俄”字是被当地人百姓亲自摘去的,这是为什么?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与俄罗斯交好,亲切地称为“苏联老大哥”,但蜜月期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是交恶时期。
而这时也是宏疆村的黑暗时刻,在这里生活的人经过几代的繁衍生息。
虽然成为中国人,但身上还是带着明显的俄罗斯人特征。
葛金丽娜是俄罗斯贵族后裔,跟一位闯关东的山东人徐姓人在宏疆村结婚生子,但一家人却曾因此受到迫害。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只是徐家,宏疆村一共30多户人家,只有4家没有混血基因,其他人家均受到过不同程度的迫害。
后来,宏疆村变得沉默且自卑,村里人对自己的外貌变得敏感。
如今宏疆村的俄罗斯人已经是第4代混血,很多人看起来与汉人无异了。
国际村和平村
现在的宏疆村也从30多户人家,变成165户人家,人口达到上千人的规模。
街上全都是清一色高鼻梁白人美女,也因此被称为“中华第一美女村”。
此外,宏疆村的发展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
在2000年,宏疆村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向日葵和马铃薯成为村子里的经济支柱,同时发展旅游产业。
2015年,宏疆村得到国家支持,在村里建设俄罗斯风情街,重现俄罗斯风貌拉动旅游产业。
宏疆村从文化逐渐完成融合,随处可见俄式建筑。
在当地村民吃着面包、红菜汤、俄式烤肉等,这也成为当地的特色,经过与中国烹饪方式的结合,形成了宏疆村独特的美食。
而在当地的俄罗斯人已经保留着俄罗斯节日,也会过中国的节日,所以在这里生活每天都是欢声笑语的。
当地为了带动宏疆村的发展,利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小板房成就“大事业”、小庭院“有大作为”三部曲带动当地经济。
通过旅游和农业,现在的宏疆村人人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随处可见的洋楼就是最好的见证。宏疆村最开始人们依靠种地和捕鱼维持生计,在政府的帮扶下让这个小村庄焕发新机。
现在的宏疆村不只是自我发展,还为了中国与俄罗斯的和平做出了努力。
他们积极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俄罗斯人了解中国。在宏疆村生活的俄罗斯人已经将中国视为自己的家园,更是将中国人视为亲人。
作为东北最洋气的农村,宏疆村拉近了中俄两国的友谊,向外界展示了俄罗斯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成为中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新时代的友好和平的典范。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参考资料:
环球网:中国版图里的俄罗斯村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wH8Z
百度百科宏疆村
逊克县宏疆村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新路径
https://m.dbw.cn/difang/system/2023/09/13/0592064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