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根据美媒《海军新闻》报道,隶属于美国海军的“尼米兹”号航母结束了为期6个月的全舰保养程序,重新进入部署状态。
“尼米兹”号航母
按照美军的维护预算,这艘排水量高达9.5万吨的超级航母,每年都需要花费近6亿美元的保养费,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保养预算其实是花在了清理船底的项目上。一般而言,若航母在外执勤半年时间后再度回到船厂,此时它的船底将会累积重达数十吨密密麻麻的“海鲜”,足以令密集恐惧感到浑身不适。
那么,对于这些被清理掉的“海鲜”,它们最后的归宿究竟是哪里呢?它们到底会不会被卖到海鲜市场端上人们的餐桌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根据美国海军后勤支持中心发布的保养手册来看,战舰船底最容易寄生的海洋生物包括硅藻,藤壶,牡蛎等甲壳生物。为了给麾下数百艘战舰清除这些令人烦恼的寄生生物,美国海军每年都需要支出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可想而知,这些“海鲜”在海军眼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麻烦。
船体的寄生藤壶
其中,藤壶是最常见的寄生生物。在人类数百年的航海史上,各国水手都对藤壶感到深恶痛绝,它们的繁殖速度极其惊人,而且很难根除。即便水手们在某个港口花费大力气刚刚清理了一遍藤壶,它们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重新爬满整个船底。
根据现代海洋生物学家的研究,藤壶个体从幼体发育为成熟体只需要短短20余天,而且它们每次的产卵数量超过20000只,在清理过程中,只要船体的某个角落有一只藤壶没有被清理干净,它就会以指数爆炸的速度快速繁殖出庞大的藤壶大军。
藤壶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藤壶的外表十分丑陋,但它的确可以算作一道“海鲜”。据《浙江省岱山县药物志》记载,中国古代渔民常常会将海边礁石上寄生的藤壶收集起来当作下酒菜,只需要敲去外壳并加入香料煮熟,即可食用。而且在中医领域,藤壶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常用来治疗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疖疮肿毒等症状。
藤壶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藤壶本身的确是可食用的一种寄生生物,甚至还有药用价值,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从航母上刮下来的数十吨藤壶可以被贩卖到海鲜市场呢?其实并非如此。
海鲜市场
首先,航母船底的特种防锈漆中含有有毒成分,因此寄生在船底的藤壶、牡蛎等甲壳生物也不可避免地吸收了这些有毒成分。而且由于吸收了船底油漆的原因,这些被刮下来的“海鲜”们异味很重,即便是执行清理工作的船员们,往往也需要佩戴呼吸过滤器才能忍受这股难闻的气味,拿它们当做食物就未免口味过重了。
航母船底的特种防锈漆
其次,航母排出的污水也会对这些“海鲜”构成二次污染。在航母航行过程中,船员们的生活污水会通过船底的排污口排入大海,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藤壶和海边礁石上自然生长的藤壶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基本无法达到“可食用”的水平,任何国家的海鲜市场也不会允许这些被严重污染的藤壶流入市场。
刮除藤壶
最后,在钢铁船底寄生的“海鲜”基本都有一个特征:体内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例如铅、汞、镉等等,这是由于造船厂为了提高船底钢材的抗腐蚀性,往往会添加特殊的重金属成分。因此人类在食用这些从船底剥离的藤壶后,体内也会累积这些有害的重金属,轻则造成食物中毒,重则患上无法治愈的绝症。
可见,把这些船底刮下来的“海鲜”拿到餐桌上并不是一个好主意。那么,各国海军究竟会如何剥离船底的藤壶呢?在剥离下来后又会如何处理这些被严重污染的藤壶呢?
清理藤壶
事实上,随着现代航海业的发展,各国船厂都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船底清理机制。其中,一些技术水平比较普通的小国处理藤壶的手段会更原始,他们会使用高压水枪冲刷战舰船底,将比较松动的藤壶冲刷下来,随后再动用人力使用工兵铲将顽固的藤壶强行铲除,至于清理下来的藤壶,则会直接进行焚烧处理。
人力清理藤壶
为什么不将藤壶直接倾倒入大海呢?我们前面提到过,藤壶的繁殖速度是非常恐怖的。如果将它们直接倾倒在港口附近的水域,很可能会让港口从此也深陷藤壶泛滥的困境中,因此焚烧处理是最方便、而且成本最低的合理选择。
冲刷船底藤壶
至于技术水平较高的海军大国,则有更先进的手段对付藤壶。例如美国海军在清理航母船底后,会将有氟聚合物和有机硅树脂材料涂刷在船底形成保护层,它可以有效降低藤壶附着在船底的力度。在航母全速航行时,高速冲刷的水流就可以极大程度上减缓藤壶寄生船底的速度,因此美国航母可以在海上航行半年后才回到船厂进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