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困境:70%患者陷“吃药就异动,不吃药却动不了”怪圈

江心健康 2024-08-13 08:52:24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较少见。不过,也有个别三十出头的人就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250万以上,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高达1.7%。帕金森病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恶化,目前无治愈方法,但可以控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有帕友反映:吃了药就出现“异动症”,不吃药就“动不了”。这可咋办啊?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帕金森患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异动症”?“异动症”全称为“不自主运动”,是指帕金森病患者在长期服用多巴胺能药物(尤其是左旋多巴)治疗后出现的不能自控的、突发或反复的异常舞蹈样动作。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或躯干的不自主舞蹈样、投掷样动作,也可出现肌张力障碍、肌阵挛等。

“异动症”是帕金森治疗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通常与服药剂量大、服药时间长有关。当多巴胺受体受到过度刺激时,就会引发“异动症”。所以减少多巴胺能药物剂量可以减轻这种不良反应。但减少药物剂量又会降低对帕金森本身症状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对于出现“异动症”的帕友来说,除了调整药物剂量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善症状。

增加运动量可以帮助缓解“异动症”。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轻“异动症”。保持良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异动症”。帕金森病患者在长期服用多巴胺能药物后出现“异动症”是一种常见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必过于担忧,及时就医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即可。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有助于改善“异动症”。

有的药对帕友来说,纯纯是一把双刃剑。它们能够暂时缓解症状,却也带来了副作用。吃药吧,身体会有不自主地抽动,这是很多帕友最不愿面对的一幕。但不吃药吧,僵硬的身体基本是动弹不得,这种两难的境地,让很多人都倍感煎熬。

0 阅读:0

江心健康

简介:热衷于娱乐健康生活八卦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