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书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豪墨写真情

禅书愿悟道 2024-08-04 09:44:43

辛弃疾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爱国将领,他一生力主抗金,多次写诗填词表达了自己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如他的这一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词,就是表达了这种心情,词曰: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这首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故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力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时,也是作者英雄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的一种渲泄,更象征着词人心中要扫荡黑暗,把光明撒向人间的理想情怀。

毛主席的诗词风格与辛弃疾颇为相似,也是豪迈兼具浪漫,可谓是对辛弃疾词风的一种传承。对辛弃疾的这首词,毛主席也曾书写下来,我们来看一看。

毛主席书写的这首词,用墨滋润浓郁,色彩斑斓,墨气潇洒淋漓,寓方于圆,藏静于动,险峻而不失庄重,放纵而不失法度。

特别是字形的体势,每个字看似端端正正地书写,没什么夸张做作的笔画,每列排布也是规规矩矩,但整体看起来,却有一种跌宕飞动的感觉。

这主要是单个字的结体,错位安排,点画伸缩互让,所以就把字写活了。如第一列的“影”字,左边写得端正规矩,稳住字的重心与架构,右边的三斜撇,就变得纵逸张放,落笔的角度也不走寻常路,这样一正一斜,一稳一飘,一紧一放,整个字就变得多姿多彩。

后面的“波”字、“磨”字、“奈”字、“好”字、“桂”字、“清”字等许多字,都有这种写法,就把整幅书作的态势,带动了起来,不再是呆板涩滞的气息,从而变得飞扬动感。

此幅书作还有一个特色,短促粗重的笔画,竟也写得十分灵动,如篇中的“娥”、“河”、“是”、“光”等字,虽用墨较重较粗,却不臃肿肥滞,在窄小的空间里辗转腾挪,灵巧简捷,增强了全篇的气势。

毛主席的书作,不论是恢宏的长幅巨作,还是简短的书法小品,总是这样变化多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尽显书法贵在求变的精髓。

0 阅读:3

禅书愿悟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