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火车上,我突然很想吃奶奶包的汤圆,那种软糯的口感和香甜的馅料总是能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厨房帮忙的场景,可能是因为今年实在太想家了吧。
我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妈妈正在揉面团,白色的糯米粉在她手中慢慢变成了一个个小巧的面团,这个画面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总爱在旁边捣乱的自己。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厨房里飘着一股淡淡的面香,妈妈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包汤圆了,但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太忙了,根本没时间慢慢学习这些传统手艺。
妈妈把醒好的面团分成小块,递给我一部分让我试试看,我笨拙地学着她的样子,却总是包不圆,馅料老是从缝隙里漏出来。
看着满手都是糯米粉,我忽然觉得很有意思,这种手工制作的感觉跟在城市里点外卖完全不一样,虽然慢一些,但是能感受到更多的温度。
奶奶端着一碗现成的馅料走进来,开始跟我们讲她年轻时候包汤圆的故事,那时候没有现成的糯米粉,还要自己用石磨磨出来。
妈妈说现在的汤圆馅料种类特别多,不像以前只有黑芝麻和花生两种,我一边听一边想,可能这就是时代在进步吧。
弟弟也凑过来帮忙,虽然他包的汤圆歪歪扭扭的,但大家都很开心,因为这种一起动手的感觉实在太难得了。
厨房里渐渐热闹起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有说到工作的,有说到生活的,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爸爸也加入了进来。
妈妈站在我身后,手把手教我怎么把面团捏成小碗状,然后放入馅料,用指尖慢慢收拢,最后搓成圆形。
我发现包汤圆最难的不是技巧,而是那种耐心,要把每一个都做好,不能着急,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了。
看着自己包的汤圆一个比一个圆,我突然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虽然还是不如妈妈包的好看,但至少能看出进步。
奶奶说我小时候就爱在厨房里玩面团,现在终于学会了正经包汤圆,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锅里的水开始沸腾,妈妈把我们包好的汤圆一个个放进去,说要看着火候,水开了就要用勺子轻轻搅动。
看着汤圆在水里浮浮沉沉,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外面买的汤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是少了这种等待的期待感。
奶奶说以前过节的时候,整个村子都会飘着煮汤圆的香气,那时候大家都会互相串门,分享自己家里的汤圆。
当第一锅汤圆煮好,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个,虽然形状不太完美,但是那种现煮的软糯和香甜,让我觉得特别幸福。
我们围坐在餐桌前,看着满满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这种幸福感是外卖永远无法替代的。
弟弟说他包的那些特别好认,因为都是歪的,这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连平时严肃的爸爸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顿简单的汤圆却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家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那时候总觉得包汤圆特别麻烦。
现在想想,其实包汤圆不仅仅是在做一道美食,更是在创造一种家人之间的联系,这种感觉真的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