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福建男子阿杰与妻子阿英的离婚纠纷持续发酵。这场因138万元彩礼和一斤黄金引发的婚姻闹剧,不仅揭开了一段“有名无实”的夫妻关系,更将高额彩礼的争议推至舆论风口。
“天价彩礼”换来的冷漠婚姻
2023年初,阿杰与阿英经人介绍相识,2024年2月26日登记结婚。按福建当地习俗,阿杰家分多次支付了138万元彩礼及一斤黄金,总价值超过150万元。然而,这段看似“圆满”的婚姻在新婚之夜便陷入僵局——阿英始终拒绝与阿杰同房。起初,阿杰以为妻子需要时间适应,但半年过去,阿英仍以各种理由回避亲密接触。2024年4月,阿英甚至主动提出离婚,称“对婚姻感到失望”,而阿杰多次挽回无果。
同年9月,阿杰正式起诉离婚并要求返还部分彩礼,但法院以“双方仍有感情”为由判决不准离婚。此后,阿英失联,其家人态度强硬,坚称“彩礼不退”。阿杰表示,这笔钱系借贷筹措,家庭经济压力巨大,目前他已二次起诉,案件仍在审理中。
法律与习俗的博弈:彩礼返还难题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42条,“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最高人民法院亦明确,若双方未共同生活或彩礼给付导致男方家庭经济困难,可酌情返还。然而,阿英的“拒绝同房”是否构成“未共同生活”仍存争议。法律人士指出,法院需综合考量婚姻存续时间、双方过错等因素,而阿杰的诉求可能面临举证困难。
更值得关注的是,阿英在法庭上坚称“仍有感情”,与其实际行动的矛盾引发舆论质疑。有网友指出,此举或为拖延时间,规避彩礼返还义务。
社会热议:高额彩礼是祝福还是枷锁?
阿杰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来,甘肃、山东、河南等地频现“天价彩礼纠纷”,金额从15万至38万元不等,部分案例中女方拒退彩礼的态度激化矛盾。舆论场中,两种观点激烈碰撞:
1. “欺诈论”:部分网友认为,阿英婚前接受高额彩礼却拒绝履行夫妻义务,涉嫌利用婚姻牟利;
2. “习俗批判论”:更多人反思,高额彩礼将婚姻异化为“买卖”,男方承担巨额债务,女方被物化为“交易品”,最终导致感情基础崩塌。
社会学者指出,传统彩礼本为“纳征之礼”,象征两姓之好,但如今在一些地区演变为攀比工具,甚至成为婚姻破裂的导火索。
专家呼吁:回归婚姻本质,抵制畸形婚俗
面对愈演愈烈的彩礼乱象,专家提出多重建议:
- 法律层面:细化彩礼返还标准,加强对“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司法打击;
- 社会层面:推动移风易俗,倡导“零彩礼”或“象征性彩礼”,将婚姻重心回归情感联结;
- 个体层面:青年需理性看待婚姻,避免被传统习俗绑架,婚前充分沟通价值观与生活期待。
结语:婚姻不是买卖,幸福无法明码标价
阿杰与阿英的悲剧,撕开了高额彩礼掩盖下的婚姻疮疤。当金钱成为婚姻的“定价工具”,情感便沦为交易的附庸。此案不仅是一对夫妻的私事,更是全社会反思婚俗文化的契机。唯有摒弃物化婚姻的陋习,才能让爱情回归本真,让“执子之手”的承诺不再被天价彩礼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