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之城到“弃城”?曾聚集10余万人,如今90平房子给1万就卖

金龙御宇展宏图 2025-01-11 18:43:1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玉门,这座曾因石油而繁荣的小城,如今却几近“被遗忘”。从10多万人口的热闹城市,到如今90平米的房子一万块都没人要。这里发生了什么?

从荒漠到繁荣——“石油城”的诞生

1939年的玉门,除了戈壁,什么都没有。风刮过黄沙,天上的鸟也少见。

可就在这一片荒凉之地,中国第一口现代油井被打出。人们兴奋,这片土地下藏着宝贝。石油,这是工业的血液。

对当时还贫弱的中国来说,找到石油,等于找到了一条通向未来的路。

油井打出来后,玉门开始“动”了。工人们成群结队,带着工具,搭起帐篷。最初的条件很艰苦,喝的是咸水,住的是铁皮房。

但没人抱怨,因为他们知道,肩负着国家工业化的希望。

没几年的功夫,油井越打越多。玉门成为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油从这里流向全国,也让这个荒凉的地方逐渐有了生机。

新中国成立后,玉门成为重工业建设的“宠儿”。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把这里变成了一座城。

房子盖起来了,路修好了,学校、医院也齐全了。人越来越多,热闹得像赶集。

白天机器轰鸣,晚上灯火通明。最辉煌时,玉门的油田工人加上家属有十几万人,成了戈壁滩上的“绿洲”。这个地方,甚至还被叫做“中国的德克萨斯”。

对于很多人来说,玉门就是“幸福”的代名词。稳定的工作,可靠的收入,还有国家对它的重点投入。人们以为,这座城的繁荣会一直持续下去。

油尽了,人走了

20世纪90年代,玉门油田渐渐力不从心了。石油储量开始下降,开采变得越来越困难。

油田的工人们发现,井越打越深,产量却在逐年下滑。玉门的“黄金时代”走到了尽头。

城市也开始感受到压力。原本充满活力的工业体系,逐渐失去动力。工人们开始担忧,自己会不会失去这份稳定的工作?

城市的基础设施因为资金不足,也逐渐老化。那个曾经的“石油绿洲”,正悄悄被戈壁吞噬。

2003年。国家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决定将玉门的政府、企业和重点设施迁往更靠近中心的地方。老玉门市区被重新命名为“老君庙镇”。这里被彻底边缘化了。

这次迁移像一场“撤退”。玉门油田的管理机构搬到酒泉,工人和家属也被分批安排走。

那些原本热闹的街道、社区和学校,一下子变得冷清。留下来的,多是一些没办法离开的人。

他们看着邻居搬走,看着商铺关门,看着原本灯火通明的城逐渐变成一片废墟。

搬迁之后的老君庙镇,几乎成了“空城”。从巅峰时的10多万人,到只剩两三万人。街道上没什么人影,房子空了一半。

那时候,90平米的房子从几万块掉到几千块,甚至一万块都没人接手。这里的人,最害怕的不是房价跌,而是没人愿意留下。

有些人离不开这里,比如年纪大的人,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辈子,没地方去。还有一些人,靠着一点小生意勉强维持生活。

这里的菜市场,还是能见到一些老油田工人。他们有的早已退休,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却也没心气去新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更让人唏嘘的是那些废弃的公共设施。曾经全市最好的学校,讲台上的灰积了厚厚一层。

大楼的玻璃掉了一半,墙上的标语“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还依稀可见。医院的门口,铁门锈迹斑斑,杂草丛生。

有人说,这里是“死城”,只有风声和偶尔刮起的沙尘暴陪着它。那些没卖出去的房子,成了老鼠和野鸟的家。一些年轻人回来探亲,都会感叹一句:“变得真快啊。”

人走了,留下的是荒凉

玉门的老城,现在像是被时间冻结了一样。街上的人越来越少,店铺的卷帘门锈得拉不下来。

曾经是油田工人娱乐的电影院,现在破破烂烂,连招牌都歪了。那些离开的人,几乎不再回来。他们在新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也逐渐把这里的记忆淡化了。

而留下的人,日子也很难熬。大部分人没有工作,靠着种点地或者摆摊过活。老人们会蹲在路边晒太阳,偶尔聊一聊以前的日子。

那时候的玉门热闹极了,工资高,生活也有盼头。可聊着聊着,他们又沉默了。眼前的现实太让人唏嘘。

最扎心的,还是那些废弃的楼房。墙皮掉得一块一块,窗户玻璃碎得七零八落,甚至连野狗都懒得进去。

有人试图卖掉自己的房子,但即使标价一万块,也没几个买主。不是不值钱,而是没人愿意来住。

在玉门老城里,能找到不少曾经辉煌的痕迹。那个巨大的“玉门石油”雕塑,锈迹斑驳但还伫立在空荡荡的广场中央。

老街上的石油博物馆,门锁了,里面却还摆着当年石油工人用过的钻探工具。它们像是孤零零的纪念碑,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

可这些记忆,正在一点点被遗忘。年轻一代几乎不会来这里,不知道这座老城曾经是什么模样。

他们的家在新的玉门镇,那里虽然也谈不上繁华,但至少有未来。而老君庙镇,成了一个“被丢弃的历史角落”。

最近几年,有些外地人来了。他们不是来定居的,而是来“淘便宜货”。老城的房子被视作“白菜价”出售,甚至吸引了一些喜欢探险的游客。

他们用几千块甚至更少的价钱买下房子,只为体验住在“废弃城”的感觉。

有一位来自广州的年轻人买了两间房,兴奋地说:“这感觉就像是在末日生存游戏里。”但对老城里真正的居民来说,这种“生意”显得荒诞又无奈。

有人嘲笑,这些买家不是来“住”的,是来“拍照”的。这种冷清背后,透露出这座城市最后的挣扎。

转型中的希望

即便老城已经衰败,但玉门并没有彻底放弃自己。

2003年迁往新城区后,开始谋求转型,试图寻找新的出路。毕竟,石油的日子已经过去,资源枯竭后,必须要找到新的经济支柱。

新玉门镇成了希望的起点。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种植特色农作物,比如玉门蜜瓜和有机蔬菜。

农业成了填补石油空缺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吸引了一些愿意扎根的农民。

最重要的转型方向还是能源。过去是石油,现在是风能和太阳能。

玉门市地处西北,风力资源丰富,太阳辐射量高,成了发展新能源的绝佳地点。近年来,大片风力发电机和光伏板覆盖了戈壁滩,形成了新的“能源基地”。

这些新能源项目给玉门带来了新的希望。虽然还无法与石油时代的繁荣相比,但至少让这座城市重新有了活力。

最重要的是,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就业机会。一些从外地回来的年轻人加入了新能源企业,他们希望能够用双手重新“拯救”自己的家乡。

玉门还尝试发展旅游业。老君庙镇那种破败的、荒凉的感觉,吸引了一些摄影师和“废墟爱好者”。

这些人认为,这里是绝佳的创作场所。当地政府顺势开发了一些特色旅游路线,探访老油田遗址、参观废弃的老街,甚至组织游客体验“沙漠露营”。

虽然规模还很小,但这至少为当地带来了一些关注和收入。

一些留守的老人会做点小买卖,卖些土特产或者带游客讲解老玉门的历史。对他们来说,这是延续生活的方式,也是守护记忆的一种形式。

玉门的未来还很难说。资源枯竭带来的伤痕,是几十年都无法抚平的。但在新能源的带动下,这座城至少有了新的方向。

那些被遗忘的历史,也在试图通过旅游业被重新唤醒。或许无法回到曾经的巅峰,但至少,它依然活着。

正如一位当地的老人所说:“玉门不会死,只要还有人记得它的故事。”

0 阅读:3
金龙御宇展宏图

金龙御宇展宏图

金龙御宇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