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智驾的火,烧到了起飞的小鹏上。
最近,屡屡被小鹏汽车登顶的消息刷屏——作为理想“36周连冠”的终结者,小鹏汽车有理由硬气一回,但现在高兴还为时过早。
小鹏的崛起,与两款车即MONA M03、P7+的走红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1月的3万辆销量构成中,前者贡献了超过一半的销量,而小鹏P7+的销量则为8700辆左右——按照行业人士的计算,即“MONA M03单车利润为2万元”的话,光靠这一款产品,小鹏汽车一个月就能赚3.5亿元左右。
MONA M03能不能持续畅销?关乎着小鹏汽车未来的走向,以及今年的盈利前景。
要谈这个问题,必须先讨论的是,为什么在一款10万级的产品上,小鹏汽车每辆能够拿到2万元的利润,这甚至比卖的更贵的P7+更多。
事实上,P7+与MONA M03的产品逻辑高度的一致,即弱化产品的机械素质,强化软件即智驾方面的能力,进而和市场的同价位产品形成差异化优势——而这一举动,无疑再次革了合资品牌的命。
MONA M03最令人诟病之处,在于采用了扭力梁式的悬架,也被不少消费者戏称为“老头乐同款”。但站在行业的角度去看,MONA M03恰恰体现了小鹏的造车艺术,即利用自身的软件优势,充分地压缩硬件的成本。
除了降低悬架成本外,MONA M03还对仪表盘进行了简化,同时取消了大量的实体按键以及未安装热泵空调等等,通过接入XNGP智驾方案,MONA M03让硬件以及车辆的机械素质被忽视,从商业化的层面重新定义了“软件定义汽车”。
小鹏P7+同样如此,这款车虽然与小鹏P7有着同样的谱系,但实际上和MONA M03才是亲兄弟,通过改变轴长、削减铝合金材料的使用、降低电池包厚度等措施,小鹏P7+节约了成本,同样打的是智驾牌,背后仍然是对价格战的应对。
从这两款产品中,小鹏的属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从原来的“理工男”走向了“市场化”——或许何小鹏至今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认为如小鹏P7i、小鹏G9这样全面、优秀的产品不能畅销,反而MONA M03、小鹏P7+这样更“投机”的产品会受到消费者欢迎。
高合就是倒在了这个问题上。信仰?在价格战下从来不重要。
小鹏的这一招,实际上最早见于特斯拉,基于软件上的优势以及硬件上的成本控制,特斯拉无论如何降价,也能保持一个理想的盈利空间,并且还能以高端品牌自居——从这一方面去看,如果说零跑是靠“半价理想”火了,那么今天的小鹏无疑就是“半价特斯拉”。
MONA M03为什么能每辆车赚2万?这个问题说到这里已经有了答案,但就在小鹏MONA M03们即将起飞之时,小鹏汽车迎来了三个坏消息,即长安、比亚迪与吉利都已开始做“全民智驾”,甚至比亚迪已经把智驾的价格干到了10万以下——比起“半价特斯拉”小鹏,或许“3折特斯拉”更香。
小鹏与老牌车企的区别在于,小鹏在智驾上有更高的溢价空间,而长安、比亚迪与吉利则在硬件方面有更多的手段。那么到底谁能胜出?在汽车有文化看来终点还是要落到硬件上,因为硬件才是控制成本的终极手段,同时老牌车企们“在品质身上爆雷”的可能性要更低。
一句话来形容,“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恐怕说的就是小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今年的产品更新换代中,MONA M03与小鹏P7+均会迎来一定幅度的降价,这对于消费者而言将是一件喜事。
聊到这里不难发现,小鹏汽车真正缺少的,仍然是一款站得住脚的旗舰产品。
如果迟迟难以建立智驾方面的高地,或许小鹏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以“半价特斯拉”的身份不断前行,甚至可以砍掉G9、X9以及P7i等相对较为高端的产品线,一门心思扎根于10万-20万级纯电动产品中,用先发的优势形成规模化,建立价格上的护城河。
但谁又能断定,小鹏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哪吒汽车?
有文说
在整个价格战的环境下,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争夺主流市场的定价权,但旗舰才是一个品牌的未来。
在近几年中,能够明显地发现,汽车市场再难以复刻哈弗H6那样连续多年霸榜的奇迹,爆款产品即便再畅销,也有被替代的可能性。背后的逻辑在于,价格战无法养成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培养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甚至很有可能一款产品的热销,是在为其潜在对手培养用户认知,一旦出现更低价的产品,那么也是神话终结之时。(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
大毛
智能老头乐[笑着哭]
夏日逍遥
买MONA的真的懂车吗[笑着哭]表面以为买到了便宜好,实际人家赚的更多[笑着哭]
普通
因为便宜省电好看,这两年超过10万的车都有智驾,如果车的底板更好估计卖5万俩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