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河多锦绣绿水青山展新颜——吕梁市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工作综述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5-02-16 10:59:47

图为绿意盎然的吕梁山脉。 记者 薛志雄 摄

岁序更替,又是一载。

回眸2024年,绿色,在吕梁大地澎湃出最壮丽的景观。

看山,山绿了。近两年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达到24.1%,超全省3个百分点。

看水,水清了。全市15个地表水国考监测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继续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看天,天蓝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3天,占比80.1%,全省排名第三;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1μg/m3,全省排名第三,汾渭平原排名第一,已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守护好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仍是我市生态建设工作不变的初心。踏着奋进的足音,又开启了新一年风雨兼程再出发的征程。

久久为功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天蓝水清,环境好,欢迎大家到这里来感受生态之美、发展之美;我的家乡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市更加宜居……”近年来,蓝天白云的美景不断呈现,广大摄影爱好者、市民纷纷在网上晒幸福,引得网民围观、点赞。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蓝天、碧水、净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硬指标,广大市民享受的生态红利,正是我市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效应。

为保卫蓝天,防控结合。落实汾河谷地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平川四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下降8.75%,汾阳、交城、孝义、文水全省排名相较去年分别前移13位、7位、8位、4位。组织开展“创A升B”等专项行动,新增环保绩效A级企业1户、B级企业9户。积极开展碳市场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审核完成40户重点排放单位年度排放报告和质控计划。19户电力企业全部完成第三周期碳履约工作。中纪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明察暗访4类共性问题、7项整改任务全部销号。

保卫净水,综合施策。深入开展黄河干流沿线10公里、入黄支流沿线1公里内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累计整改突出环境问题309个;“听民意办实事”所涉10个乡镇、79个村级水源规范化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制定安固桥、南姚断面达Ⅲ保Ⅲ水质管控措施,全流域开展文峪河、磁窑河、岚河监测执法,实行跨界断面每日监测、支流入河口和污水处理厂隔日监测,严控污水厂出水指标、严管溢流污水入河、严格企业执法监管。

保卫净土,多措并举。建立危险废物全口径清单,623户涉危单位全部纳入系统管理,鹏飞焦化土壤污染绿色化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地下水污染重点区划分,完成14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96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所涉文水35个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市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一系列政策“拳拳到肉”,一项项措施“寸寸入骨”,一幅幅蓝天常驻、空气常新的美好画卷正在吕梁大地徐徐展开。

合力攻坚

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每天清晨推开家中的窗户,就能看见对面的文峪河自由地静静流淌,美不胜收。”这是家住文水县城的市民老胡,对文峪河渠首闸到蓄水拦砂坝这一段的赞美。

蓝天、白云、绿树、碧水交相辉映,夏季的文峪河也是波光粼粼、鸟语花香。傍晚时分,市民在文峪河中游段,滨河小公园、郊野小公园内锻炼身体、闲坐聊天,或漫步于林间小道,尽享闲暇时光。

良好的生态环境、市民舒适惬意的体验,来自最严格制度、最有力整治的保障。在我市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大家有同一个共识:每次环保督察都是“专家号脉”,机会难得。对于各级环保督察出具的“诊断书”,我市照单全收,及时“对症施治”。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后,新完成整改2项、新销号验收2项,目前43项整改任务累计完成41项,剩余2项正在抓紧推进,坚决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2023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方面,7项整改任务去年完成4项,剩余3项正抓紧推进。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面,40项整改任务去年完成28项,剩余12项正抓紧推进。

组织开展“利剑斩污”“清废行动”和平川四县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累计查办违法案件552件、处罚7670.64万元,办理案件数、处罚金额均保持全省第一。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9起。提级推动交城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累计整改扬尘污染、厂区异味等突出问题1253个。在严执法的基础上推行边执法边普法,对环境违法行为轻微且未造成环境危害后果的现场帮扶、纠错免罚,累计依法减免行政处罚29次、免罚金额1814.8万元。

扎实开展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涉危废单位1258个、尾矿库24个、固废填埋场80个环境隐患问题得到解决。对全市111户核技术利用单位组织开展全面排查,解决辐射安全隐患325个,核与辐射安全总体可控。建立全市环境应急物资电子库,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事件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妥善处置1起运输液碱罐车侧漏事件,筑牢了环境安全底线。

紧抓机遇

全力推动各类项目建设

行走在临县碛口黄河畔,只见远处碧空如洗,身边树木环绕,耳畔百鸟啾啾……得益于生态治理和修复工程,这里荒山秃岭的景象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画卷。

临县生松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社员王明喜看着岸边山上长高的树,满眼青葱,很有成就感与自豪感。临县曾经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输入黄河泥沙最多的地区之一。2024年,该县完成了19.1万亩生态治理和修复工程任务。王明喜所在的合作社是临县在脱贫攻坚期间成立的以贫困户为主的291个造林合作社之一。经过一年接一年的造林,合作社成为实力最强的造林队,在社员们一滴滴汗水浇灌下,一座座荒山变成了片片绿色。

2023年六五环境日时,“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正式启动。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一泓清水入黄河”相关工作作出批示指示,亲自组织召开工程推进会议,亲赴施工现场开展督导调研,建立完善专班和专班办公室两套工作机制,结合吕梁实际,制定印发行动方案和工程方案。

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是鞭策,更是机遇。2024年,全市持续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36个项目年内新开工6个、新完工10个,累计开工36个、完工22个,开工率100%、完工率61.1%,完工率超省定任务11.1个百分点。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49个项目新开工25个、新完工14个,累计开工44个、完工20个,2024年要求完工18个已全部完工。

走进交城县经济开发区,一个道路平坦、河道整洁、设施完善,外立面整齐划一、大景观大气美观、小景观星罗棋布的绿色开发区,以脱胎换骨的崭新姿态呈现于吕梁东大门。这也得益于上级生态环境部门一次次的监督与高效帮扶。

“上级的督促对我们来说是机遇,更为我们的前行提供了动力。”交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说干就干,抢抓工期,总投资4.6亿元的交城开发区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完成。这样的改变在我市打好园区整治攻坚战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孝义园区完成5个铁路发运站物料大棚全封闭改造,210辆氢能重卡投运;文水园区启动建设投资3000万元高炉环保节能治理等项目;投资1905万元协鑫国金一号电港项目建成投用……

从草木葱茏的吕梁山脉,到碧水清流的汾河岸边,从漫山遍野的草坡林地,到出门见景的城市公园;从开窗见绿的宜居城市,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抬头看到“天空蓝”,俯首可见“碧水清”,放眼满是“生态绿”,这样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吕梁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标配。

“市生态环境局将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全局出发,强化实干担当、敢于动真碰硬,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和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在持续维护好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坚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用实干让美丽画卷绘在吕梁青山绿水间,描画出吕梁人民群众幸福的模样。”吕梁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蔡玉洁说。

吕梁日报记者 高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