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的越多越冷”这句话最近在网络上被热议。
不少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人坚持穿少一点反而更暖和,认为冬季外套太多层会导致身体热量流失过快。
还有人表示不理解,认为既然冬天寒冷穿的多一点不是更暖和嘛?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还有人提到搭配短袖比搭配打底衫暖和这又是什么原理呢?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做出详尽的解答。
穿得越多越冷
穿的越多越冷并不是说人们穿得太多,造成的热量无法保留,而是由衣物厚度决定的。
适当的空气层其实是人体保暖的重要因素,当身体散发的热量加热周围的空气层之后,这部分热量就被困在了这些空气中,起到保暖的作用。
但是如果给人体加上太多的衣物会导致热对流增强,反而会让热量散发的更快,因此形成的热空气层也所剩无几。
这也是很多人在寒冷的冬季选择一件厚衣服最常用的方法,而不是其他很多薄衣服的方法。
有些人为了追求时尚穿得多一点,都能感受到前胸和后背之间夹着的衣物不太舒服,从而影响活动。
如果增加外层衣物的话,就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但是换做厚一倍的衣服就行吗?
显然不是!
虽然衣服厚了一倍,但是体感起来可能会厚十倍,这就是热对流增强,使热量散发得太快造成的问题。
因此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的家里面有暖气,天气越来越冷,供暖效果越来越差。
这个时候你会选择把棉被加上去吗
显然不会,你可以打开窗户,让热量散发更少,同时让外部寒冷的空气进入室内,一来一往之间才有舒适的温度,保障在家里的生活质量。
这就是为什么穿少一点可能更暖和,并且搭配短袖而非打底衫更暖和的原因。
有些人也许不知道打底衫是什么,其实就是保暖内衣或者紧身衣物,而短袖只是宽松的短刀,没有贴身衣物。
穿贴身套头式内衣的人会发现脖子附近夹着很多空气,这些空气量远远多于宽松短袖的,但是它们却不能抵挡风也不会被加热。
如果用来取暖的话,贴身内衣所抵御的寒冷风都会导致内部散发更多热量,而宽松短袖本身就穿着不贴身,因此抵挡风力能力较差,但是若是加热作用的话,两者效果非常明显。
冬季该怎么穿
既然上面的分析已经分析过了怎么穿会更暖和,那么在冬季该怎么穿呢?
我们一定要以冬季户外活动的环境为基础进行合理搭配,很多人会选择将自己“裹成粽子”,以此抵御外面的寒冷天气。
这其实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夹着空气层过于多的问题,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一种方式,这里推荐一种“三明治”的穿法。
外部是类似防风衣这样的抗风能力隔绝外部寒冷的一层。
中间则是蓬松地保暖材料,像羽绒服这样容纳许多空气作为保暖层不能随便压扁,相对较厚。
内层贴身衣物一定要透气,否则身体的汗水无法有效排出,附着在身体表面就会降低温度,因此影响保暖效果。
透气型材质建议可选吸湿排汗型的面料,而且最好不要为紧身,因为这样会束缚身体活动,不利于舒展身体。
羽绒服到底怎么选
市场上铺天盖地宣传各种羽绒服,比如萧邦、波司登等等品牌在冬季来临之前,都会进行宣传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有非常大的折扣,让消费者在保证品质不打折、价格打折之时购买性价比非常高。
但是这样琳琅满目的商家也容易让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比较迷茫,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些标准来帮助大家指引购买方向。
首先是按照标准来购买,自2022年新国标正式实施后,以前保暖等级远远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国标已经被逐渐淘汰,人们在选购羽绒服时一定要认准国标标签,以免购买到质量不过关羽绒服。
其次是绒子含量,含量越高代表羽绒材料质量越好,因为其中杂质含量低,更显高档品质,用于制作成品羽绒服后更加保暖性能优良。
绒子含量一般要求高于50%,但是如果想要达到优质羽绒服,那么这个标准最好达到95%以上。
充绒量是指每平方米求宁圈缝制下所需要填充下来的羽绒量,也是与保暖性能成正比关系,如果想要更高保暖性那么就需要选择充绒量高的羽绒服。
最后就是蓬松度,蓬松度是指使羽绒保持蓬松状态一小时后压缩前后的比值测量,可以看出保暖面积和受压缩程度成正比。
蓬松度650以上就已经算是较好了,在750-800之间就是比较优秀品质了,高级羽绒服一般选择8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