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就在 11 月 16 日晚间,阿里公布 2024 年财年二季度(自然年 Q3)业绩。
数据显示,FY24Q2,阿里巴巴集团实现营收 2247.9 亿元,同比增长 9%;同期,经调整的 EBITDA 为 492.4 亿元,同比增长 14%,EBITDA 利润率为 22%;Non-GAAP 口径净利润为 401.9 亿元,同比增长 19%。
整体业绩超出预期,其中最核心的压舱石是淘天集团,有几个来自淘天的核心指标值得关注,其中,客户管理收入(CMR)、经调整 EBITA、日活跃用户数(DAU)、成交用户数、订单量等核心业绩在指标持续增长,88VIP 会员同比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凸显出淘宝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
01 战略开始见效,价格力与内容拉升 DAU
相对于短期业绩和股价波动,其实更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战略是否处在正确轨道上,淘天在今年明显想清楚了,就是战略上足够聚焦,不再把 GMV 当做头等大事,更注重用户黏性和用户满足感,注重用户的停留与购买频次,并促进商家生态的长期建设,而将 GMV 放在最后,视为用户与商家更紧密良性互动顺其自然的结果,这要追溯今年 5 月,淘天 CEO 戴珊公布了淘天集团三大战略:用户为先、生态繁荣、科技驱动。
关于三大战略,我的理解是,核心要义是增加用户的满足感、增加商家的满足感,如何增加,则依赖科技的工具。后续的一系列举措,都在围绕这样的战略,鼓励商家构建自己的直播和会员体系,推动商家建设自己的内容能力,力推店号一体,以及给忠实老粉提供差异化的定价等。
战略明确之后,效果开始显现,高盛中国在上个月的互联网月度报告中,特别提到,「淘宝日活跃用户数(DAU)以 6% 的同比速度健康成长,表明淘宝对 DAU 和内容化的关注取得成效」。事实上,淘宝 APP 的 DAU 已经连续增长了八个月。
因此,我们能看到的是上周六,2023 年天猫双 11 收官,不仅成交额(GMV)再创新高,用户规模、订单数、商家规模同时全面增长。在逻辑关系上,是用户规模、订单数、商家规模同时全面增长带动了 GMV 的自然增长。
这其实是一条「用户增长→商家增长→生意增长→收入增长」的正向循环和逻辑链路,这也在淘天内部成为一种共识。
这其中的关键诀窍在于:化繁为简,战略足够聚焦,尽一切努力扩大用户规模,提升活跃度与粘性。
首先是淘宝提出的「价格力」。淘宝从今年 2 月「五大战役」时公开对价格机制调整进行的布局,至今已过去三个季度。本次财报问答环节,戴珊指出:「性价比是决策的第一因子,这也是我们坚定投入到价格力战役的根本原因。」她进一步提出,价格力不等于只做廉价商品,更不能只靠平台补贴。淘宝天猫对价格力的投入不是消耗现有的存量,而是和商家联合共振,带来新的增量流量。
对价格力的重视也贯穿了整个双 11。对于此前过度复杂的规则,淘宝今年明显在做减法,除了官方 「百亿补贴」买贵必赔、「跨店满减」,还有无需凑单的 「官方立减」,也都是让购物的体验变得更好。
今年双 11 的一个不同是提供了比价工具,价格波动一目了然,到没到历史最低价,用户会更加清楚,避免了过往有商家临时先加价再降价,营造出大促假象。用产品工具确保了市场透明,能帮用户形成稳定的预期。
另外,淘宝内容生态和直播的逐步丰富,也为实现 DAU 及订单量的增长带来了新的抓手。在短视频为主的种草生态中,今年已经有超过 20 万达人、1000 家机构入驻淘宝,逛逛短视频的总时长增长在 9 月季度超过 3 倍。双 11 期间,淘宝短视频观看用户同比增长了 142%,观看时长同比增长了 439%。
02 保卫私域:事关商家的确定感与获得感
更有意义的是在商家侧,淘天的战略也在提供更多的满足感和确定性。
就是把经营的自主权、可控权、定价权,都逐渐转向商家,关于这一点,淘宝天猫商家平台负责人向秋在不久前的沟通会上谈道,「私域是今年淘宝天猫在整个年初制定战略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
在三大战略的具体执行中,向秋说,未来会有很多 IP 账号进入淘宝,店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零售店,会有更多人格化价值。未来这类店铺获取流量的方式,一种是平台搜索,通过用户搜索为店铺带来确定性需求,二是通过商家生产购前、购中、购后的内容,吸引用户的深度阅读或长期停留。通过直播间和短视频的内容化,带来整个卖家的店铺增长。包括直播,未来的趋势是店铺即直播,直播即店铺,二者深度融合。
对用户来说,加强围绕店铺的精细化运营措施,总体上黏性的确是增强的,比如 88VIP 成交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整体用户规模突破 3000 万,在市面上诸多会员体系中,88VIP 的含金量一直就是最高的,权益也是最为丰富的。双 11 期间,打通公私域的运营措施累计为淘宝天猫商家带来过亿新增商家会员。截至 11 月 10 日 24 点,平台总商家会员规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 30%
私域经营本质上是品牌和商家在淘宝和天猫有一个最重要的阵地,就是店铺。店铺积累着整个卖家自己的用户资产,店铺既是货架中心、也是内容中心,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触达不同的消费者。
但近些年的一个趋势是,很多中心化的超级平台,越来越不允许商家沉淀自己的用户,流量分发权高度中心化,对于商家来说,积累公域流量的粉丝不再有意义,纯卖货,没有情感连接,更谈不上复购,一锤子买卖,用户为极致夸张的低价而来,用完即走。
对商家来说,这样的生意模式,并不是舒服的。有流水,但利润微薄,由于平台熟知产业的成本结构,致力于把商家兜里的「最后一个铜板」挤出来,很多商家为了保持有订单可接,不流失员工,不得不接受这样的难受局面。但这种压倒性的制度设计,并不利于长期产业建设,不利于商家积累自己的忠实用户资源。
业界普遍认为,淘天属于是所有电商平台中,唯一一个让商家和品牌有机会在大公域中搭建自身小私域的平台,帮助商家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用户池和品牌忠实会员。
在一档名为「投资实战派」的播客节目中,分享嘉宾就谈到在他的一次商家调研中,一位商家就说道,尽管在全平台开店运营,但淘宝天猫是其「唯一能获得税后收入的电商平台」。
而内容化与直播战略,就是进一步鼓励商家多产出内容,多和用户建立情感连接,增进信任感。9 月季度的一大亮点是店铺自播的直播间在淘宝大量涌现,并取得了规模与交易额的快速增长。戴珊在财报问答中表示:「店铺直播,这个我觉得是淘宝直播特有的优势,它是商家私域运营矩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模式和阵地。」双 11 期间,淘宝的 89 个破亿直播间中有 64 个是店播。
短视频侧,向秋也披露了一些数据:从今年到双 11 期间,主动做短视频的卖家同比提升了 80% 以上,商家已经发现了多元化短视频对交易的促进作用。对于淘天的意义是,今年天猫双 11 商家主动运营积极性明显提升,日均广告付费商家数同比两位数增长。
因此,戴珊在刚刚结束的天猫双 11 上就笃定地说道:今年天猫双 11 取得了商家数、买家数、订单量、成交额全面增长。双 11 的价格竞争力显著提升,这让淘宝天猫对大促之外的日销有了更强的信心;双 11 期间,基于商品颗粒度的销售模式矩阵开始见效,证明淘宝是最适合商家一站式运营多生命周期商品和用户、做长期确定性生意的最佳平台。
此外,戴珊还强调,淘宝三个方面的重要变化,离不开科技的底层驱动。Q2 阿里妈妈万象台无界版完成 AI 升级,帮助商家优化广告支出,显著提升了投放效率、转化率和投资回报,带动广告主数量增长,尤其是国产头部品牌商家,和整体中腰部新商的广告投入在增加,广告主结构更加丰富和健康。仅天猫双 11 期间,淘宝天猫商家就对 AI 工具产生了超 15 亿次调用。
基于这一点,我们就更能理解阿里巴巴集团最近的决定: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全面分拆,这是投资者们所喜闻乐见,其实对于商家和淘天来说,也是一种利好。云和 AI 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对阿里而言非常重要,是新兴业务的关键推动力,因此更适合作为阿里集团的一个有机部分存续下去。
归根结底,科技能力能被用于帮助买卖双方实现更多的满足感。更精准的匹配,更低门槛的产品体验,促成更高复购高黏性的双边生态,我始终觉得,人和人之间还是需要一些情感连接的,这种连接或许不是效率最高的,比如我每次回老家,总会看看哪些老店还开着。这些老店可能永远不是最时尚的,不是效率最高的,不是价格最便宜的,但有时候阔别多年的一声问候,却是很珍贵的,失去老店,还是会让人失落。
放到极度内卷的电商世界里来说,真正的长期主义是,把会员和积分体系做得好,用户自然会持续地回来复购。五年老店、十年老店背后是天然的信任感,也是我们在生活里所需要的一点记忆感,人不能完全脱离记忆去悬浮地生活。
在这份最新出炉的财报里,我们看到了三大战略的落地生根,我们看到了一些对抗内卷的良好可能性:那就是保存品牌和商家的独有小天地,也是在保卫用户生活的多样性,保卫一些记忆,否则,这个世界就太无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