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车上,人间清醒的余承东,为什么得不到华为高管层的支持?

译明聊科技 2023-04-13 23:30:04

如果华为投入造车,那么一定会努力做到行业前三,那么华为肯定会变身与为一个汽车制造商,而不是通信企业,这可能就是任正非和华为高管们最为担心的事情。

对于华为造车,余承东说:

“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控制点,不会选择华为;而国际的巨头们,因为制裁的原因也不会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择。”

余承东的这一番话,说尽了华为造车的尴尬局面。

不得不说,余承东不管是作为华为内部管理人员来讲,还是站在外部人员的角度来讲,于公于私,都可以算是一个人间清醒。

一方面,没有粉饰华为造车项目,画大饼;另一方面,也没有掩饰华为造车的困境,可以说是讲的非常实在,真的是华为人间清醒。

那么,既然余承东这么清醒的看到华为造车的尴尬局面,为什么华为别的高管就没有看到,甚至任正非也没有支持余承东,这是为什么?

我们站在个人角度上面讲,只能这么理解。

那就是:华为的高管和任正非做的都是整个公司在战略上的决策,毕竟余承东只是造车业务的负责人。而不管是任正非,还是徐直军,他们都是整个华为的高管层,都是站在整个公司的角度来看待造车这个问题。

这么理解有没有错?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词,叫做外行领导内行。

在造车上,估计整个华为都没有余承东理解的这么深刻和透彻。余承东在造车上,应该是华为最熟悉的高管,不管是任正非也好,还是徐直军也好,甚至其他的华为高管,应该都没有余承东这么专业。

华为造车的三种模式,即标准化的零部件模式,HI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智选车模式。

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智选模式,也就是问界,能够取得好的反响,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虽然说,问界现在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疲态,但智选的问界,仍然要比另外两个模式要好。

在华为造不造车这个选项上,华为的选择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造车,一种是不造车。

华为造车的话。

包括华为所有的技术,不管是零部件,还是HI模式,都可以应用到华为自己的汽车上,自选模式也是一样,同样可以卖智选模式的汽车,和华为自己的汽车一起卖。

而华为不造车的话。

那么,就如余承东所说的,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控制点,不会选择华为;而国际的巨头们,因为制裁的原因也不会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择。

华为造车,还是不造车,最终的结果,会是怎么样?

从目前来看,就是上面这两种结果。

因此,我们大胆的想一想,华为高管为什么不造车?

同样,也可以想出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华为在没有受到制裁、不造车的时候,华为就已经是华为了。那时候华为的主业,就是通信设备等等,而不是造车。

而且,那时候的华为,不管是在营收,还是技术储备等各个方面,都与造车没有关系。

目前,虽然在华为传统业务、通信、5G和手机上面受到了制裁的影响,但任正非和华为高管们,都相信这个影响迟早会消失,那么华为还会回到以前的华为。

另一个原因,如果华为进入重资产的造车行业之后,那么华为的通信主业会不会受到影响,以后的华为,还是不是通信企业,会不会变成一家汽车制造商?这个就很难讲了。

毕竟,造车和汽车供应商,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造车,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输出,汽车也需要维护和升级。如果华为投入造车,那么一定会努力做到行业前三,那么华为肯定会变身与为一个汽车制造商,而不是通信企业,这可能就是任正非和华为高管们最为担心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2 阅读:1222
评论列表
  • 2023-04-14 12:05

    真会用词,人间清醒!你是美国派来的吗?他再折腾把华为搞挎谁最高兴

  • 2023-04-15 09:23

    华为的大方向是高尖端科技,而不是赚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快钱,不然20年前老任就做房地产去了

  • 2023-04-14 17:50

    华为除非整车的关键零部件都自己造,否则…

  • 2023-04-14 21:34

    还行也前三呢?让bba的脸往放?

  • 2023-04-14 20:26

    [得瑟]还人间清醒!搞笑呢!现在全球经济形势,造车投资成功了,也顶多和特斯拉,比亚迪、、、分一杯羹而已,如果失败了,就会把华为主业拖下水!乐视就是前车之鉴!做配套供应商,好了将来市场成熟,随时可以上整车(电视的路子),不好的话,随时可以断腕自保,还能卖掉换点血!(荣耀的路子)。活下来才是王道!余有点激进了,想弄出点业绩,挤进顶层!可惜有点不顾后果了!

  • 造车失败就换个老板,万一成功了呢,反正又不是花自己钱

  • LF 2
    2023-04-15 09:03

    在中国,你见过谁能把一个小公司做到美国都怕的高科技公司。还任正非是外行领导大嘴这个内行?这是站位和格局的区别。

  • momo 1
    2023-04-15 11:32

    清楚个球,盲目自大。

  • 2023-04-15 08:33

    都是托辞,如果真的是质高价低,看看会不会用

  • 2023-04-15 10:14

    如果造车,会扰乱市场。影响到其他供应链被制裁

  • 2023-04-14 21:10

    地球人都知道,通信设备医疗器械最挣钱,乘用车市场巨大,竞争巨大

译明聊科技

简介:用创业和营销的视角,和你聊聊科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