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牛群和冯巩这对老搭档合作表演了相声《瞧这俩爹》,
讲的是两个差生的父亲一起聊天的场景,
依然是针砭时弊、讽刺现实。
这个相声在两人的合作中,算不上特别有名,但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为在此之后,两人再也没合作演过相声,这是最后一次。
那时五十岁的牛群或许也还不知道,这一年,将成为自己人生的分水岭,
更不知道接下来的选择,将会对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
(一)
1999年的春晚舞台,对于牛群来说并不陌生。
从1988年开始,这已经是他连续第十二次登上春晚舞台了。
不过和他第一次上春晚不同的是,身边的搭档变了,
当时,牛群身边站的是相声演员李立山。
上世纪八十年代,总政文化部和《解放军文艺》开办了全军曲艺骨干培训班,
牛群和李立山就在这里开始了合作。
1988年,二人凭借相声《巧立名目》登上春晚,成为两人搭档的顶峰。
这个相声讲了一位科长以各种理由进行公款吃烤鸭的故事,
“领导,冒号!”成了人们印象中的经典台词。
名声有了,但换搭档的契机却也悄悄来了。
那时冯巩的老搭档叫刘伟,是马季的徒弟。
两人合作得本来挺好,但刘伟突然打算出国。
冯巩必须得找个新搭档,他还找李立山讨论过该找谁,
李立山建议他应该找个会写的,这样“写”和“演”就能配合起来。
牛群会写,《巧立名目》的剧本,就有他的参与。
好巧不巧,当时导演谢添在筹拍一部电视剧《那五》,
讲的是一个八旗子弟的故事,很强调老北京味儿,
所以找了好几位相声演员来出演,其中就有牛群和冯巩。
冯巩演主角“那五”,牛群演的是一个反派“贾凤楼”。
两人在片场常常聊相声,一来二去,成了新搭档。
在合作的第一年,两人创作了八段相声。
1989年,凭借相声《生日祝辞》,
牛群和冯巩第一次以搭档身份一起登上了春晚。
两人一合作就是十多年,留下了不少作品。
像冯巩的专属台词“我想死你们啦”,就出自1995年两人合作的《最差先生》。
而牛群和冯巩合作作品中最经典的,
就是1990年两人在电视节目《综艺大观》上表演的相声,《小偷公司》。
除了笑料十足、抑扬顿挫的台词,
比如“干部带了头,小偷有劲头”,“大偷生小偷,小偷生幼偷”,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副对联: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这幅对联巧妙精准地讽刺了现实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可谓是一针见血,
牛群和冯巩也随着表演的传播而继续走红,变成了家喻户晓的面孔。
不过两个人的搭档,并不是一帆风顺。
牛群和冯巩虽然在相声上合作默契,但个性上却不太相似。
冯巩家庭背景显赫,但小时候生活很是穷苦,常常捡菜叶、捡煤核。
之后他凭借自己在文艺上的才华和努力,
得到了马季的赏识,成为了一位相声演员。
当他名气越来越大时,冯巩很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生活。
牛群不太一样,牛群家是一个大家庭,
他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他的父母都是老革命,父亲是一个特别严格的人,母亲则很宠爱他这个小儿子。
牛群从小想法很多,想过做医生、做老师,想救人和育人,但都没做成。
他还有个梦想是当兵,这个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1970年,21岁的牛群参军,进了一个通讯连。
曾经被快板表演吸引过的牛群,先是在团里的文艺汇演上表演了快板儿。
这次表演成了牛群曲艺表演生涯的开端。
在此基础上他自己不断钻研,之后被破格调入了文工团,从事相声创作和表演。
当时刘学智是文工团的曲艺编剧,也是一位曲艺创作、理论大家,
牛群为了提高自己,常常来请教学艺。
没想到,比事业先来的,是感情上的缘分。
刘学智有个女儿,名叫刘肃,比牛群小八岁。
因为牛群经常登门,刘学智也常常夸奖牛群,刘肃心生爱慕。
牛群在和刘肃的接触中,也动了感情,于是二人走到了一起。
有了这层关系,刘学智将牛群推荐给了相声名家常宝华,
在系统的学习下,牛群对相声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和刘肃也在1982年正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并在1985年,有了一个儿子。
到这里,牛群的新鲜想法和用心努力让他收获了事业和爱情。
但他之后一系列的“折腾”,却又在无形中破坏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二)
2000年,牛群离开冯巩,离开自己熟悉的相声舞台,走上了从政的道路。
相声界前辈马季说这是“瞎折腾”。
而这已经不是牛群第一次做出出人意料的决定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牛群刚和冯巩合作没多久,
就被当时的下海经商潮流吸引,抛下冯巩,转身从商,
结果亏光了积蓄,又回头来找冯巩说相声。
但牛群依然没有循规蹈矩地说相声,依然没有安于世事。
他成立过中国明星足球队,找来了一帮爱好足球的明星,他自己担任队长。
他还迷过摄影,给各界名家拍照。
之后牛群在中国美术馆办了摄影展,出版了一本摄影集,叫《牛眼看家》。
因为摄影,牛群又认识了一个杂志社的人,请他接管一家杂志社。
牛群很是心动,又抛下冯巩转头去办杂志了,以为文艺事业都是一套逻辑。
然而隔行如隔山,牛群又赔了个精光,还欠了债,
只能回头继续找冯巩说相声。
直到1999年前后,安徽蒙城的一家牛肉干厂商找上了牛群,请他为产品打广告。
当时牛群正在事业巅峰,广告的传播效应很好,产品销量一下就涨了上去。
蒙城当地的政府看中了牛群的名声,提出请他来当名誉副县长。
于是,2000年,牛群又一次抛下冯巩,转身从政。
当年年底,牛群以“挂职锻炼”的名义当上了蒙城的挂职副县长。
副县长牛群的到来,让蒙城招商引资达到了5亿元,
以牛群名字命名的“牛群商贸城”在蒙城开业。
牛群本身的名气,加上“相声演员当官”的热点话题,
再加上招商引资的新闻,一系列名人名事效应叠加之下,
安徽蒙城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县城,变成了全国知名的养牛大县,
每头牛的价格比过去涨了两成到四成,整体经济得到了提升。
曾有媒体分析,当地只是想借牛群的名声做做宣传,拉动一下当地的经济。
但牛群却很想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服务,这时牛群已经51岁了。
牛群听说蒙城有个尉迟寺遗址,这个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当时牛群抓起了围绕尉迟寺遗址的宣传工作,让媒体对开掘过程进行跟踪报道,
种种努力下,尉迟寺遗址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了当地的一大文化景点。
当地的老百姓都对牛群很是感激,好友冯巩也打来电话向他表示祝贺。
除了关注经济和文化,牛群还想在教育上有所建树。
2001年4月,在蒙城县聋哑学校考察时,
牛群看到孩子们上课的房子有裂缝,经过鉴定,是一、二级危房。
当时学校账上只有两千多元,还有七万多元的负债。
于是他决定接手这所学校,并对学校进行改造。
牛群说干就干。他四处募集款项,重新盖了一座学校。
学校也更名为“牛群特殊教育学校”。
在牛群的理想中,他希望这所学校能实现孩子们教育、康复、就业的一体化。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远不如牛群想象中顺利。
新学校建成后,牛群想把学校办大,
达到三百亩的发展规模,于是征用了几百块地。
为了让学校的办学思路更灵活,老师更能尽心尽责,
在牛群的提议和当地县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从公办改成了民办,
又更名为“五子牛特殊教育学校”,牛群担任校长,拥有所有股份,
也就是这所学校成了牛群个人所有,这些改变让麻烦随之而至。
有人怀疑牛群借着办学校的由头,将公有资产据为己有,
有人说他利用办学校的机会套现了三千多万。
负面新闻一波又一波,本来响应捐款的人也有了疑虑,对牛群产生了怀疑。
种种舆论压力之下,牛群苦不堪言。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牛群宣布将学校捐给中华慈善总会,
同时将自己今后的所有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甚至是自己的遗体,
也捐给了中华慈善总会,俗称“裸捐”。
2004年,安徽省当地政府出面,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事件始末进行调查,
最终证明牛群是清白的,之后,牛群也从副县长的职位上正式卸任。
有人对牛群的这段从政生涯给出评论:牛群是个好人。
回想一开始到蒙城,牛群挂职副县长的任期是两年。
当时曾有人问他,两年之后他想干什么。
他说他想开拓新的领域,不想走别人走过的路。
不知道两年之后又选择继续担任副县长的牛群,
再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听自己说过的话,又会对自己做出怎样的评价。
(三)
牛群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身心上也轻松了不少。
然而人生中新的危机渐渐浮现。
他离开蒙城,回到了熟悉的相声舞台。
这一次,他还是找到了老搭档冯巩,希望和他一起演相声。
冯巩很欢迎牛群的回归,两人开始筹划新节目,
冲着春晚的舞台开始了紧张的准备。
但因为种种原因,两人合作的节目都没能通过2005年和2006年的春晚作品审查。
不过牛群还是凭借和刘小梅、闫学晶合作的小品《打工幼儿园》,
登上了2006年的春晚舞台,饰演前来检查的街道办主任“马尚风”。
第二年,他和赵本山、宋丹丹合作了小品《策划》,再一次登上了春晚。
在此之后,牛群再也没在春晚上露过脸,甚至也很少出现在相声、小品的舞台上了。
事业一落千丈的牛群,同时还面临着家庭的问题。
从前在牛群的事业巅峰时,因为他自己爱尝试、爱折腾,家里没留下什么积蓄。
这段时间里妻子刘肃一直默默支持他。
牛群为了提高自己表演和创作的能力,去北大进修过两年。
那时刘肃承担起了照顾孩子和照顾丈夫的责任。
刘肃自己也很追求上进,她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学学历,
还会为牛群的创作提供灵感。
在牛群对摄影入迷的那段时间里,刘肃几乎搭进了家里的所有积蓄,
拿出了六百多块钱,给牛群买了一台富士相机,支持他的爱好。
后来牛群去蒙城当了免费的副县长,一家人聚少离多。
在岳母病重时,牛群只从蒙城回去待了三天;儿子牛童的高考,他也完全缺席。
而且牛群当副县长不拿一分钱工资,只有每个月出版社发的一千元工资。
儿子牛童上学需要花钱,而刘肃每月的工资也只有七百多元,
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即便如此,刘肃依然支持着牛群的追求。
在牛群办的特殊教育学校里有个“爱心堂”,
挂着各界名人写给学校和孩子的几百条祝词,那就是刘肃在北京到处求人求来的。
或许是各方面的压力已经让两人不堪重负,
2007年,两人走向了离婚,结束了长达25年的婚姻。
这一年,牛群已经58岁。
(四)
牛群最近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已经是2013年。
那时浙江卫视有一档跳水节目《中国星跳跃》,64岁的牛群去参加了。
在正式录制前的训练中,牛群一次又一次地从板上跳下,
很明显已经气喘吁吁、体力不支,但他还是强装镇定。
采访中还笑着说,觉得自己一点儿都不像是60多岁。
强撑的样子看得让人不免有些唏嘘。
在正式的录制中,牛群从5米高的跳台上向前直体倒下入水,
整个身体都重重地拍在水面上,浮上水面的牛群面色疲惫,
在救生员的搀扶下才漂回了岸边,走上了地面。
接着牛群又打算继续挑战10米高的跳台。
虽然在场的教练、主持人都因为担心,
极力劝说牛群尝试3米跳台就可以,但最终没人能拦住他。
牛群说,他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想知道极限在哪儿。
看来当时年过六十的牛群,还是闲不住。
牛群说他自己特别喜欢新鲜事,没干过的事儿都想干。
这个想法确实贯穿了他的一生。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像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
他敢于跳出一名相声演员传统的发展道路,敢于打破既定的人生框架,
敢于面对同行前辈的批评,敢于放弃安稳、放弃金钱,
而去追随自己内心的渴望,不得不说,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尤其是在演艺圈这样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更需要决心,
这种勇气和决心是可敬的。
世俗角度上的“成功”或“失败”,可能已经无法定义牛群的所作所为,
虽然他尝试的种种事情最后结果也有好有坏,
但他经历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品尝的各种各样的人生滋味,
可能也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精彩。
也是因为他像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
客观来说,牛群在体验人生的各种新鲜感时,忽视了自己的其他身份。
他除了是演员、是副县长,还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
他的出发点总是善良的、积极的、勇敢的,而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得多。
曾经的牛群对社会和人性的复杂程度,了解得也不够全面,处理也称不上成熟。
因为成熟不仅意味着勇敢地做出选择,
还意味着能够为自己做出的种种选择承担相应的风险,能够合理地善后。
不知今日的“牛哥”,在回首往事时,是否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好在牛群也是一个幸运的人,常有老友和家人站在身后支持他、帮助他。
如今牛群已经73岁,儿子牛童也已经年过三十,
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英语老师。
他现在和儿子、前妻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虽然没法回到以前的状态,但各自过得安心,
仍能互相关照,已经是美好的结局。
当时只道是寻常,待到懂时已沧桑。
人能做到的,就是按自己的想法活在当下、活得无怨无悔。
至于好或不好,就交给以后的自己去领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