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有对老人,早上按时把自己的两个孙子,一个送小学,一个送幼儿园,下午再陆续把两个孙子接回来,烧晚饭给孩子们吃,之后孩子爸妈会把孩子接回家,这个节奏很规律,风雨无阻。
这两个老人我经常见,为人也很开朗,还有自己的爱好。早年孩子奶奶生过一场大病,医生建议好好运动,于是每天早上早起跑步五公里,周末还跟朋友外出爬山和游玩。
按说老人为儿子做了这么多,肯定会有矛盾,不过老人对自己的儿媳赞不绝口,因为儿媳经常会给老人买礼物,给老人钱,带老人看病,还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自己辅导孩子学习,周末给老人专门留了一天休闲时间,孩子都自己带。
每次见到老人说话的精气神就知道,这一大家子是特别和睦的一家,也是合作非常顺利的一家,这种家庭状态才是美满家庭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是需要通过理清认知,储备技能来实现。
一、
亲人之间的关系也属于人际关系的一种,只是比较特殊,但是本质是如此,所以也得遵循其中的规律。
比如首先要让老人心甘情愿,就得先解决老人的两个大痛点。
第一个痛点就是生病就医。老人年龄大,现在的医院走智能化平台,不少老人去医院看病,各种找不到,不会操作,这本身就挺难。
还有就是看病需要花钱,有些老人害怕看病花太多钱,反而不太愿意及时就医,甚至会耽搁病情。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老人生病的时候,想办法亲自带老人去医院,即能帮他们解决病痛和不便,还替他们把钱付了,其实医保报过之后,一般病痛花不了几个钱,大病也必须要带人去,本身多花的心思和钱并不多,但是这种保底操作让老人没了后顾之忧。
第二个痛点是老人都喜欢小孩子,但是又怕带孩子没有自己的时间。
这个就需要自己明白老人也是人,需要孩子的亲情陪伴,同样需要休闲和娱乐,有些人把孩子交给老人就想当甩手掌柜,把老人的时间占满,自己跑去旅游和玩,这太过分。
只要合理分配好时间,就像我上面的邻居那样,给老人晚上早睡的时间,给老人周末休闲的时间,还鼓励老人发展自己的爱好,大家可以合作共赢,老人也自然能看到其中的好。
解决老人的这两大痛点,提前沟通清楚,就是解决了老人的难题,这就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基础,合作共赢跟陌生人都可以,自己家人自然更容易,何况还有亲情的联系。
有些老人不愿意帮自己子女带孩子,主要是因为部分子女不懂得老人的痛点,只想着索取,这事自然会迎来阻力,因为这事本身就不科学,不符合规律。
解决亲密关系一样需要科学对待,尊重规律,不能只靠亲情绑架,只是一味索取。
二、
当然了,有人还说,跟老人住在一起,肯定会有各种矛盾和磕碰,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懂人情世故和生活智慧了。
老人帮自己带娃肯定是帮了大忙,付出了很多,那么时不时买点东西,买点礼物,多关心下对方的身体状况,在语言和行动上都给点人情世故,岂不是更好,能缓和不少矛盾。
同样,儿媳和公婆,女婿和岳父岳母本身是后来建立的亲密关系,本身是缺乏亲密关系中多年的情感基础,平时处理关系的时候就要像对待客人哪有,尽量客客气气,善待对方,这就能避免不少矛盾。
万一有了矛盾,就要借助好中间人,尽量要老公或女儿出马。先把问题解释清楚,自己不对的要承认,对方不对的解释清楚要包容,由中间那个跟两边关系都很亲密的人出马,就能把大矛盾处理掉。
一定要多沟通,多理解,矛盾自然会消失,千万不能把矛盾越堆越多,问题不解决,双方就会有怨气。
有人可能说万一遇到不讲理,很难搞,又很作的老人,这些办法都没用怎么办?
其实也好办,一定要适当博弈,千万不要被亲密关系中亲情部分遮住的关系给欺骗了,该博弈的时候依然要博弈,还要给自己的队友解释清楚,这是必须的,否则只会纵容人。
把关系背后的本质看清楚,网上多学点博弈的办法,掌握好其中的度,这点事都不是事。
用科学和经验来把这段关系控制住,让这段关系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努力,就会把家庭关系推向和睦共处的状态。
该打磨方法论就打磨方法论,该做好心理建设就做好心理建设,用阳谋来推动发展,这是被验证了最科学和高效的方式了。
用科学角度的办法来处理问题,这是妥妥的降维打击,很容易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