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一座陵墓彰显“皇家”气派,又区别于帝王陵寝,墓地神道呈“之”字形

建安视觉 2020-06-21 22:52:03

袁世凯墓地牌楼前的青白石桥,袁世凯墓地神道自南边的照壁经糙石桥、至青白石桥拐了个弯,神道总长近400米。袁世凯墓,又称袁林,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洹水北岸的太平庄,建于1916年——1918年,为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墓地所在。

袁林停车场。据介绍,北洋政府建的袁世凯墓地神道有10米宽,后来改道成35米宽的神道。但由于历史原因,神道被民房挤占,照壁墙被乱搭乱建,袁世凯墓原貌损坏严重。

2004年,文物部门投资1300多万元对袁世凯墓南门进行修缮,启用了照壁与陵墓主体之间约400米长的新打通的神道。初步恢复了袁世凯墓的原貌,也为游客参观提供了行走的便利。

袁世凯墓地南门糙石桥上的神道。该神道自南门处的照壁开始,神道及两侧建筑有糙石桥、青白石桥、牌楼、东、西望柱、石马、石虎、石狮、石翁仲等。整个建筑耗资150万两白银,仿明清帝而规制略低,既彰显“皇家”气派,又区别于帝王陵寝,显示了墓主人的特殊身份。

袁世凯墓地牌楼前的青白石桥,墓地神道在石桥的南侧转了弯,呈“之”字形走势。从周代起,在墓上开始出现封土坟头,以坟墓大小显示墓主等级。战国中期以后,君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其高大之状犹如山陵。秦始皇陵无疑是扛鼎之作,所谓“掘地为穴,堆土为陵”,秦始皇陵堪称是陵墓中空前绝后的建筑。

站在神道的青白石桥上看洹河岸边的高楼大夏。神道,又称隧道、隧路,指中国古代陵墓前所建由陵园入口至墓葬的地面通道。在陵墓前开辟神道,神道两侧对称列置石刻,这一制度始自东汉。

据考证,我国汉、唐、宋以来的历代帝陵大都采用中轴对称式的神道设计,而自明代开始,明十三陵的神道在走向上都不是笔直的,都带有弯转曲折之势。

神道为何是弯曲的?据说,这一方面是陵区地势复杂所致,为使道路与地形相配合而设计。另一方面是“风水”的原因,陵墓神道的走势呈“之”、“乙”或“玄”字形便为“吉”;如果走势笔直,则为“凶”。弯转曲折的神道走向,在客观上避免陵墓建筑一览无余,从而达到了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

3 阅读:2312

评论列表

Tan、

Tan、

2
2020-06-22 10:51

缺德挖墓的上吧,

建安视觉

建安视觉

热爱生活,独立摄影:关注民生,记录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