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解厄学》:掌握人性,化解生活中的厄运

采下一朵幸福花 2024-08-29 14:05:20

文\杨海涛(潜能训练导师)

北宋宰相晏殊的《解厄学》,在历史上是一部十分特殊的著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晏殊的《懈厄学》不仅立足于“解厄”,它更关注人们致厄的根源。晏殊在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是晏殊的高明之处,亦是此书的特殊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它对世人的启发和助益是多方面的,是不可替代的。

2、晏殊的官位和才华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几近他所处时代的顶峰。他入仕之后,一路升迁,最后位极人臣,官拜宰相。他博学多才,享有盛名,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学者和词人之一。晏殊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并不是缘于上天护佑,而是他深通解厄脱困之道的缘故。由此可见,晏殊的《解厄学》不仅是一部理论专著,更是一部十分实用的济世之学,达到了理论与实用的高度统一,这在古代哲学论著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第1章 藏锋

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生之惟艰,何足道哉?

【译文】

困境是人的本质所在,锋芒是困境磨练出的严厉。如果想要减少困境,才学就不要轻易显摆。

上级寻求贤能,一旦功成就会变得自满。下级追求荣耀,一旦事成就会骄傲气盛。

如果不懂得警惕,那么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难容。

仁爱的人不追求名声,仁爱因此显得珍贵。明智的人不贪恋权位,真正的明智是懂得舍弃。

勇敢的人不争强斗狠,勇敢因此内敛。生活本身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这些艰辛并不值得过分强调或挂在嘴上。

【感悟】

困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经历。它不是生活的例外,而是生活的常态。我们应该接受这一点,而不是逃避或抱怨。困境不仅是考验,也是成长的契机。

真正的才华和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锋芒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的挑战和克服困难中磨砺而成。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困境,而应该勇敢地面对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成长的磨刀石。只有在逆境中,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激发。

要减少欲望,不要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过多的欲望会让人迷失自我,陷入无尽的追求中而疲惫不堪。而过于显露才华,可能会招来嫉妒和不必要的麻烦。

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应该保持谦逊和进取的心态,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就而自满,而应该不断追求进步。

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应保持警惕,不要因为成功而放松自我要求,否则就会失去他人的尊重和容纳。

真正的仁爱、明智和勇敢不是外在的表现,而是内心的修养和品质。

生活固然充满挑战,但如果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那么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要学会释然,不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压垮。

第2章 隐智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不怨智寡,忠义失焉。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译文】

运用智慧的人能够获得利益,玩弄智慧的人则会受到损害。

在暗中使用智慧可以所向披靡,而公开炫耀则可能一无所获。

不为自己谋取私利,这是君子的智慧。不让自己吃亏,这是小人的狡猾。不抱怨智慧不足,否则会失去忠诚和正义。

上级最看重忠诚,能力则次之。下级应当注重实际,策略则次之。

不了解他人的内心,困境就难以消除。愚昧的人谈论智慧,这是愚蠢。智慧的人谈论智慧,这会带来祸端。

【感悟】

智慧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者的目的和方式。如果用于正途,智慧便能带来益处;如果用于投机取巧,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在生活中要正直地使用智慧,避免陷入狡猾和诡计的陷阱。

智慧的力量在于其隐秘性和适时性。过于张扬不仅无法展现智慧的力量,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处理问题时,我应该更加谨慎和低调,让智慧在适当的时候发挥作用。

君子以集体利益为重,小人则计较个人得失。真正的智慧不仅仅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更是对大局的考虑和对他人福祉的关怀。

不应因为自己的智慧有限而抱怨,因为忠诚和正义的价值远胜于单纯的智慧。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忠诚和正义比聪明才智更为重要。

领导者应首先注重忠诚,而下属则应脚踏实地。在任何组织中,忠诚和实干是成功的关键。

如果不能洞察人心,就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和困境。在与人交往时,要有同理心和洞察力。

智慧不应该被轻易地谈论或展示,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引起误解和麻烦。真正的智慧是在行动中体现的,而不是在言语中炫耀的。

第3章 戒欲

欲大无根,心宽无恨。好之莫极,强之有咎。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也。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治贪以严,莫以宽。惩淫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译文】

欲望过于庞大就会失去根基,心胸宽广就不会有怨恨。喜好之物不要过度追求,强行得到会有过失。

君子修养自身是为了避免灾祸,小人无所顾忌则是自取灭亡。一次念头的失误,可能导致生死的区别。

治理贪婪要用严厉的手段,而不是宽松。惩罚放纵要以羞辱的方式,而不是隐藏。消灭恶行要彻底,不要心慈手软。

控制欲望要依靠道德,务必遵守戒律。醒悟的人会通达顺利,而迷失的人则会陷入困境。

【感悟】

过度的欲望会让人失去稳定的基础,而心胸宽广则能够避免怨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这样才能不被欲望所左右,保持内心的宁静。

对于喜爱的事物不要追求到极致,过于执着会带来过错。生活中应该追求平衡,对于任何事物都要保持适度,避免走极端。

君子通过修身养性来避免灾祸,而小人由于无所顾忌最终自食其果。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对于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瞬间的错误念头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慎重对待每一个决定。

对于贪婪、放纵和恶行,不能姑息迁就,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维护社会正义需要坚定的立场和果断的行动。

以德行制欲望,用戒律束行为。醒悟之人,人生畅达;迷失之人,陷入困窘。

第4章 省身

自知者弗窘也。识世者无求也。人有异,命不同焉。物有别,哀相近焉。待己如人,大计不失。智不及事,非察莫中。人心多易,非思难度。俗不堪亲,非礼无存。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译文】

了解自己的人不会陷入困境。认识世界的人不会有过分的追求。人与人各有不同,命运也各不相同。

事物各有区别,但悲伤的情感却是相通的。对待自己如同对待他人,就不会犯重大的错误。

智慧如果不能应对事务,不经过审慎观察就无法达成目标。

人的心思多变,不经过深思熟虑就无法理解。世俗之情难以亲近,没有礼节就无法维持。

担心身体的人不会做邪恶的事,保持正直就能够长久。担心心灵的人不会有愧疚,保持宁静就能够吉祥。

【感悟】

自我认知和了解世界是避免困境和不必要追求的关键。人应当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局限,同时也要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样才不会有过高的期望和不切实际的追求。

尽管每个人和每件事都有其独特性,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却是相似的。我们应当尊重个体差异,同时也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共通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以对待他人同样的标准来对待自己,就能够避免偏见和自私,做出更为公正和明智的决策。

智慧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要不断地观察和思考。人心是复杂多变的,不经过深入的思考就无法真正理解。

在世俗的交往中,如果没有礼节的维系,就难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礼节不仅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宁静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基石。

第5章 求实

致远者实,近利者虚。众趋者慎,己悦者进。不拘于书,则不失于本。不求于全,则不损于实。人无贱者,惟自弃也。大智无诈,顺乎天也。小智无德,背乎情也。识察勿忧,忧弗学也。苦劳而少获,非实之过也。闲逸而多得,乃实之旨焉。

【译文】

追求长远目标的人是务实的,而追求眼前利益的人是虚浮的。

大家都追求的事物要谨慎对待,自己喜欢的事物要积极追求。

不被书本所限制,就不会失去根本。不追求完美,就不会损害真实。

人没有天生的卑贱,只有自我放弃的人。

拥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欺诈,这是顺应天意的。而小聪明的人缺乏道德,这是违背人情的。

识别和观察不要忧虑,忧虑的是没有学习。

辛勤劳动而收获少,并不是实际工作的过错。轻松闲适而收获多,才是实际的要旨。

【感悟】

那些志向远大、目标长远的人往往更加务实,而那些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人则往往虚有其表。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去追求,而不是只看眼前的利益。

在跟随大众趋势时应该保持谨慎,而在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时则应该勇往直前。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盲目从众,同时也要敢于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我们不能被书本知识所束缚,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保持自己的本色。同时,不追求完美,实际上是对现实的一种接受,这样反而能够保持事物的真实性。

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卑贱的,只有那些自我放弃的人才会落入卑贱的境地。自我价值和尊严是可以通过努力和自我提升来实现的。

大智慧是顺应自然和天意的,而小聪明则往往忽视道德,违背人的情感。真正的智慧不仅仅是聪明才智,更包含了对道德和天道的尊重。

辛勤劳动却收获不多,并不是劳动本身的错,而是现实的一种反映。而轻松闲适却能收获多,这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付出与收获的关系,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否定努力的价值。

第6章 慎言

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贵者宜谦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人无信,则言勿听。不知机而无泄,大安也。不避亲而密疏,大患也。

【译文】

言语带来的祸害,不分好坏。语言的弊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君子不会说虚假的话,真实的话可能会让人听起来不舒服。小人不会表达真心,虚伪会遮蔽人的眼睛。

通过言语可以看清一个人的志向,也可以判断其行为。

地位高的人应该谦虚而不是傲慢。地位低的人应该恭敬而不是放纵。

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那么他的话不要听。

不了解时机且不泄露秘密,这是最大的安全。不避开亲人而亲密或疏远,这是最大的祸患。

【感悟】

言语既能带来福祉也能带来祸害,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言语的选择和使用是个人的责任,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言语负责,因为它们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君子讲真话,即使这些话可能不那么顺耳;而小人则隐藏真心,用虚伪来遮掩真相。真诚和诚实是人格的重要品质,我们应该追求真实,而不是表面的奉承。

一个人的言语可以反映其志向和意图,从而可以预见其行为。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谦逊和恭敬,这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信用是人际交往中的基石,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中难以立足。

在处理信息和人际关系时,要懂得把握时机,保持谨慎,不要泄露机密;同时,在处理亲情关系时,不应过分亲密或疏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第7章 节情

知书而后忘情焉。抑性而后正身焉。纵亲见私,不容也。纵友见拙,不智也。纵怜见稚,不厚也。天怒成灾,人怒成害。君子戒悲,小人戒忧。不舍之情,羁身也。幸不恃色,荣定其品也。义不恃媚,信定其谐也。

【译文】

通过学习知识,我们能够超越情感的束缚。压抑个人的性情,是为了端正自己的行为。

对亲人过于放纵会导致偏私,这是不被接受的。对朋友过于放纵会显得笨拙,这是不明智的。对他人过于同情会显得幼稚,这是不够厚道的。

天生气愤会引发灾难,人发脾气会带来伤害。君子要警惕悲伤的情绪,小人要警惕忧虑的情绪。无法割舍的情感会束缚住我们。

不依靠美貌来获得幸福,这样的荣耀才能确定其品质。不依靠谄媚来维护正义,这样的信用才能确保和谐。

【感悟】

通过学习知识,我们可以超越情感的束缚,不被情绪所左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理智和客观,不让情绪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通过压抑个人的性情来端正自己的行为。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他人。

在处理亲情、友情和同情时,我们应该保持适当的界限,避免过度放纵,以免伤害他人或自己。

无论是天怒还是人怒,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这要求我们在处理情绪时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君子警惕悲伤的情绪,而小人警惕忧虑的情绪。情绪的控制对于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

无法割舍的情感会束缚住我们。这要求我们在面对情感时,要学会放手,不要让情感成为我们的负担。

真正的幸福和正义不依赖于外在的美貌和谄媚,而是基于内在的品质和信用。

第8章 向善

吉有其因,福有其源。天佑善者,其心悟焉。言善未必善,观其行也。言恶未必恶,审其心也。名勿信,实勿怠。君子亦怨,不误其事。小人亦友,不辍其争。利可求,遵可守。恶惑愚不惑智也。善贵诚不贵法也。

【译文】

吉祥有其原因,幸福有其来源。上天保佑善良的人,他们的内心是明智的。

说好话不一定就是好人,要看他的行为。说坏话不一定就是坏人,要审视他的内心。不要轻信名声,也不要懈怠于实际。

君子也会抱怨,但不影响他们做事。小人也有朋友,但他们的争斗不会停止。利益可以追求,规则可以遵守。

邪恶会迷惑愚笨的人,但不会迷惑智者。善良的价值在于真诚,而不在于形式。

【感悟】

一切吉祥和幸福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根源。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去发现这些原因和根源,从而更好地创造和享受吉祥和幸福。

善良和正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

不要仅凭言语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而要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和审视他们的内心来做出判断。真诚和善良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不要轻信名声,也不要懈怠于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和实际的行为,而不是只看名声和表面的东西。

君子即使有怨恨,也不会影响他们做事;而小人即使有朋友,也不会停止争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让情绪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

利益可以追求,规则可以遵守。邪恶会迷惑愚笨的人,但不会迷惑智者。善良的价值在于真诚,而不在于形式。

在追求利益和遵守规则的同时,我们应该保持真诚和善良,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道德和原则。

2 阅读:122
采下一朵幸福花

采下一朵幸福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