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七点,外卖小哥王强都会准时打开手机接单。导航软件自动规划出最优路线,他像游戏角一样跟着箭头穿梭在大街小巷。这种场景我们太熟悉了,现代人正变成会呼吸的机器,重复着设定好的程序。

工厂流水线把工人变成会动手的螺丝钉,写字楼白领被困在Excel表格的方格里,连送孩子上学都要掐着表赶时间。我们引以为傲的“高效”,不过是把自己调成了震动模式,在算法指挥下做着机械运动。

不过现在情况开始反转了。你看餐馆里的送餐机器人能托着三碗热汤灵活避让顾客,手术室里的机械臂比老医生手更稳。机器不仅学会了搬砖砌墙这些体力活,连写诗作曲、诊断病情这些脑力活也越做越好。

这时候,人类开始做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深圳玩具厂的张师傅不再亲手组装零件,转而设计能自动变形的智能积木。连小区保安老周都转型成无人机巡逻队教练。就像汽车取代马车夫后,世界多了赛车手、汽车设计师这些新职业。
当机器越来越能干体力活,人类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做更需要创造力的工作。这场变革不是抢饭碗,而是把我们从“人形工具”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就像电灯取代蜡烛后,我们并没有失去光明,反而拥有了更璀璨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