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多茬养殖试验:时间错位安排与珠江口精准水温记录
在众多水产养殖品种里,青虾也算是个不错的,个头不算大,但营养价值可不小,富含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在长江中下游以及珠江流域的很多地方都有养殖它的身影。
珠江口那块,水域环境特殊,是典型的河口地区,淡水和海水在这里交融,水温和水质的变化比较有规律,也很适合青虾生长。这里温度常年还算温和,不过在不同季节也有差距,水温高的时候能有30度,低的时候也能降到十几度。
可这青虾养殖也有不少痛点。你看哈,很多人养虾的时候就觉得,虾苗放进去,精心伺候着就成,可实际没那么简单。水温的变化就得紧紧盯着,稍微不注意,水温突然变了,青虾就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变得不爱动、不吃食,严重时还会死虾,这就把虾农的辛苦给搭进去了。还有就是养殖时间的安排,得琢磨咋错开,要是一家接一家都挤在一个时间段养,虾价就压下来了。
我有个朋友,在珠江口附近搞过青虾养殖。他之前没注意到这些问题,一直按老办法来。有一年,水温没把控好,青虾长得慢,发病率还高。他头疼死了,还亏了钱,后来就去学习,研究起了多茬养殖。
多茬养殖说简单点,就是把养殖时间安排得巧妙的,像切蛋糕似的切成几块,一块一块错开。这样既能让青虾在不同的时间上市,又能避免一下子太多虾上市把价格压垮。珠江口这地方水好,很适合搞。
咱先说说养殖场景。在珠江口的养殖场,养殖规模有大有小的。大的养殖场设备齐全,水温监测设备精确得很,30天里每天的水温变化都能记录得清清楚楚,啥时候升温,啥时候降温,能提前做好应对。他们根据珠江水的特点,规划养殖时间,一般会选择每年的2月到6月,9月到12月这样的时段,避开高温高湿的七八月和水温不太稳定的冬季。
在北方,比如山东的一个青虾养殖户,他的养殖场地规模小,但是他也想学多茬养殖。他先在室内小池子里育苗,等温度合适,大概在3月的时候,把苗撒到室外的小沟渠里养殖。他的养殖场地虽然不大,可他对水温的监控也很上心,通过手机就能记录水温变化,方便得很。他发现,水温在15℃到25℃的时候,青虾生长比较快。他还发现,在池塘边种上一些水葫芦和浮萍,这些植物能在夏天给虾池塘带来阴凉,还能吸收多余的养分,让水质保持好。而且他种植了三种水葫芦、两种浮萍,还对比过。发现水葫芦在初期能快速覆盖水面,遮光效果好,不过后期可能会占据太多空间;空心菜长得快,叶子大能遮阳,但枝干比较细弱容易断;凤眼莲繁殖能力太强,容易泛滥,得经常清理;浮萍繁殖快,能稳定水质,但容易被风吹走;菹草冬季长得旺,能净化水质,不过春季老化得快。总之不同植物各有优缺点。
还有时间元素得看准。青虾从苗到长大,大概需要2个月到3个月,这期间水温波动可影响它的生长和发育。珠江口的养殖户们得密切盯着水温,1年里有几个时段水温适合青虾生长,像水温在20℃到30℃的时候,青虾吃得多,长得快。1年到3年这样一个周期,养殖户还得总结经验,看看不同年份水温变化规律,调整多茬养殖的时间。
南北方环境不一样,对养殖影响可大了。南方湿热,青虾长得快,但水质变化快,得勤换水,注意防病害,在不同的水温阶段调整饲料投喂。北方干冷,水温低,养殖时间短,成本就可能高些。比如在海南的一些养殖户,全年水温较暖和,一年能养三茬青虾,而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可能就只能养一茬,而且冬季还得做好防寒措施,像给池塘加热水、搭建温棚,防止青虾被冻死。
在珠江口的养殖场,养殖户们还发现一些趣事。比如,水温在25℃的时候,青虾的蜕壳次数多,这蜕壳期间对营养需求大。有个养殖户就专门针对这个阶段,调配了富含钙质和其他营养的饲料,结果青虾长得又大又好。而且不同品种的青虾也能一起养,像本地青虾和四川麻虾一起,在水温合适,管理得当的时候,不会互相干扰,反而提高了养殖的效益。
养殖户们还知道,水温超过35℃,青虾就变得很懒。这时候就得在池塘里搭遮阳棚、增氧,多换水降温。
而且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辅助养殖青虾都有不同。比如北方的芦苇能在浅水区起到净化水质、为虾提供隐蔽场所,还能给一些水生昆虫等饵料生物提供生长环境,间接有利于养殖。还有菖蒲,它在水质净化上的能力较强,能吸收有害物质,生长周期较长,在北方水温低的时期也能有一定作用。
多茬养殖除了要会安排时间,还得好好琢磨养殖模式。现在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这些。池塘养殖在珠江口,要注重池塘建设,底部要平整,池塘面积不能太大,方便调控水质和养殖密度。网箱养殖就得选水流不急、水质干净的地方。不管是哪种模式,水温记录都很重要。
多茬养殖还有个好处,分散风险。要是遇到虾病流行,只有一茬虾受影响,其他茬能保住收益。不过多茬养殖对养殖户的要求也高,得懂技术,还得有好的管理。
珠江口这里的青虾养殖通过时间错位安排多茬养殖,不仅增加了产量,虾的质量也更好,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而且水温的记录也为养殖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养殖户根据水温调整养殖方式和管理措施,减少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养殖户们也发现,不同季节的水温对青虾的繁殖有影响。比如说在春夏季水温逐渐升高的时候,是青虾繁殖的适宜期,这个时候如果能在池塘中营造合适的环境,就能提高虾苗的品质和数量。
还有一个沿海的养殖户分享,以前他在珠江口搞青虾养殖,没太在意水温的变化规律,结果有一年水温突然降低,很多虾都生病了,损失惨重。后来他学聪明了,每天认真记录水温,还在养殖池里种了海草,像鼠尾藻之类的。鼠尾藻对调节养殖池的环境和稳定水温有一定作用。发现水温在22℃到28℃之间,青虾摄食活跃,他就根据这个来调整投喂量和时间,发现青虾生长得特别好,收入也增加了。
还有一个养殖户,他养青虾的过程中发现水温在冬季变化小,很适合青虾的冬眠。他就针对这个制定了一个冬季养殖管理计划,减少饲料投喂,降低养殖密度,让青虾能更好地过冬,到来年春天再慢慢加大投喂,恢复生长。他发现这样做不仅节省了饲料成本,青虾的体质也更好。
我们养殖户要不断总结经验,研究不同环境对青虾养殖的影响,比如珠江口的不同潮流、泥沙含量等因素,还有水温的不同变化阶段。而且要考虑到南北地域差异,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青虾多茬养殖。现在青虾多茬养殖已经有了些成果,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去研究,像如何通过更精准的水温调控来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如何让不同茬的青虾在市场上有更好的衔接,这些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大家能一起分享更多养殖中的经验和想法,共同推动青虾养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