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混养密度测算,亩产优化方案,洞庭湖,防逃网安装细节
青虾,学名秀丽白虾,颜色青蓝,额剑上缘有锯齿,尾节末端尖细。它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较高。青虾养殖在很多地方都有开展,比如洞庭湖周边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洞庭湖水域广阔,有着丰富的浮游生物,为青虾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很多养殖户在青虾养殖过程中都面临一些痛点。像养殖密度不好把握,密度大了容易引发疾病,密度小了产量又上不去。我就听说过一个身边的案例,有个养殖户在南方的一个小池塘养殖青虾,由于没有准确测算混养密度,结果养殖过程中青虾大量患病,最后收成惨淡。这里面就涉及到不同季节的考量,在夏季水温高的时候,青虾生长快,密度可以适当高一些,但也要有个度,大概每亩放养5000 - 8000尾为宜;冬季水温低,青虾生长缓慢,密度可以放3000 - 5000尾每亩。
咱们再说说亩产优化方案。这可是让养殖户头疼的大事。之前有个散养的养殖户,他想提高青虾亩产,尝试了不少方法。他发现合理搭配其他绿植是个不错的思路。比如菱角、芡实这些水生植物,和青虾混养。菱角生长速度比较快,在生长过程中能净化水质,它和青虾混养,能为青虾提供遮荫的地方,让青虾有更好的生长环境。芡实呢,它的花和叶子能遮挡部分阳光,同时它的根系能为水中的浮游生物提供生长空间,间接为青虾提供食物。还有就是莲藕,莲藕的茎叶庞大,能在水中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南方湿热地区,莲藕能起到很好的防晒降温作用,而北方干冷地区,它在水下的部分能为青虾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但在品种选择上也要注意,像菱角品种里有南湖菱和刺菱,南湖菱个头大生长快,刺菱有小刺防御性强,和青虾混养时各有利弊。芡实有刺芡和苏芡,刺芡枝条上布满尖刺,防御性强但繁殖较慢,苏芡果实大适合食用对水质要求更高,要根据养殖场地实际情况选择。莲藕有藕莲、子莲和花莲,藕莲主要用于收获藕节适合在泥质深厚的池塘,子莲重点在莲子产量,花莲观赏性强,在有景观需求的部分塘域可以种植。
防逃网的安装细节也至关重要。在洞庭湖周边,如果是靠近池塘边缘的自然水域,防逃网的安装就要特别注意基础部分。比如在湖边的一些泥质浅滩区域,要用深埋加固定的方式,先把木桩或者钢管打入地下至少1 - 1.5米深,然后用钢丝或者铁丝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固的框架。网片要选择质量好、网眼合适的产品,一般网眼大小以能让青虾的小个体进入水体觅食,但又不能让它逃脱为宜,常见的网眼边长3 - 5厘米。而且要从水体底部开始安装,一直到水面以上50 - 80厘米左右。如果是养殖场的成片虾池,网片之间要用特殊的连接配件连接紧密,防止出现缝隙。
我认识一个养殖场的张经理,他说他在山东的养殖场养殖青虾的时候就特别注意防逃网。北方冬季有干冷的河面结冰现象,他就在防逃网上加了一层防护膜,防止冰块碰撞破坏防逃网,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南方很多地区经常有暴雨,他建议南方的养殖户在防逃网的周边要设置一些排水口,防止雨水积聚把防逃网的支架冲倒。
还有养殖过程中的施肥问题。在洞庭湖的很多虾塘里,春秋季是青虾生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可以适量施一些有机肥,像鸡粪、牛粪等,但是在施用之前一定要进行发酵处理。之前有个网友分享,他没有对鸡粪发酵就直接施用到虾塘,结果虾塘的水质一下子变得很差,青虾纷纷逃窜,损失不小。所以施肥前处理很重要。
再说说青虾的捕捞。一般来说,青虾养殖到2 - 3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捕捞小部分前期达到规格的虾,到5 - 6个月左右基本可以大规模捕捞。在洞庭湖一些小面积的虾塘,养殖户会采用地笼捕捞,这种捕捞方式比较省力,而且能让青虾受伤比较小。但是在投放地笼的时候也要注意网眼的大小,避免把虾苗捞走。
我们还可以从疾病防治方面来看。青虾比较容易得烂鳃病等疾病。有养殖户在福建的虾塘,在夏季高温的时候青虾出现了烂鳃病。他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导致大部分青虾死亡。其实如果早期能观察到青虾游动缓慢、鳃丝发白等症状,及时换水、消毒并且投放药物治疗就可以避免很大损失。
在青虾与其他生物的混养方面也有讲究。有的养殖户会尝试和螺蛳混养,螺蛳可以吃掉虾塘里的残饵和粪便,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是在混养螺蛳的时候也要考虑放养密度,一般在每亩300 - 500斤比较合适。
时间对于青虾养殖影响也很大。像1年中的不同季节水温、水质等都在变化。比如在高温的7 - 8月,要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及时调节水温,可以适当增加水体交换,防止水温过高影响青虾生长。而在寒冷的1 - 2月,如果是在南方一些水温还比较适宜的地方,可以适当投喂一些高蛋白的饲料,保证青虾的营养摄入。
在池塘地形的选择上。洞庭湖周边的虾塘,最好是地势平坦、没有太多的高低落差。如果池塘有落差,容易造成排水或者注水不均匀。我听说过北方的养殖户在北方的鱼虾混养塘,由于地形是一个缓坡,结果在排水的时候,虾被冲到了一些角落里,造成不少损失。
从苗种的挑选来看,健康的青虾苗要体表光滑、活力强。在广东的一些青虾养殖场,他们专门有一个苗种的挑选流程,会经过多道筛选,确保投入到虾塘里的都是优质苗种。这样才能提高虾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对于青虾混养密度的测算,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根据虾的生长阶段、水质状况、天气等因素不断调整。比如说在春季,水温适宜,水质清新,青虾的生长速度较快,这个时候密度可以保持的稍微高一点。但是如果水质开始变差,就要及时降低密度。
在青虾养殖的饲料选择上,有颗粒饲料、天然饵料等。像在一些农村的小面积家养虾池,很多养殖户会投喂一些天然饵料,比如蚯蚓、麦麸等。但是这些天然饵料营养不均衡,在大规模养殖的情况下,颗粒饲料是比较好的选择。而且不同生长阶段的青虾对饲料的要求也不同,幼虾需要一些小颗粒、高蛋白的饲料,成虾可以适当增加饲料的粒径。
我们还可以从水质监测方面考虑。在洞庭湖附近的虾塘,要定期监测水质的酸碱度、溶氧量等指标。一般每周检测1 - 2次比较合适。如果发现水质酸碱度不在7 - 8.5这个适宜范围,就要及时调节。
养殖模式也会影响青虾的产量和品质。像稻虾共作模式在很多地方都有。在湖南的一些稻田里,农民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青虾。水稻可以为青虾提供栖息的地方,青虾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这种模式下,青虾的品质比较好,而且水稻也能获得一定的增产。但是这种模式的混养密度就要更加谨慎地计算。
养殖场的日常管理也很重要。在四川的一个养殖场,由于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没有定期清理虾塘里的杂物,结果青虾生病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要定期清理虾塘里的杂物、死虾等。
在水源的选择上,洞庭湖周边的虾塘最好是选择无污染的水源。要是有污染的水源进入虾塘,会对青虾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而且水位的调控也很关键,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青虾的生长情况合理调整水位。
对于一些小型的养殖户,可能会面临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在广西有一个小养殖户,当初想尝试青虾养殖,但是担心技术不过关和资金不足。后来他通过参加一些政府的养殖培训,并且向银行贷款,慢慢掌握了一些养殖技术,现在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青虾养殖还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在青虾上市旺季,如果不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和规划,可能会因为价格过低而影响收益。比如在湖北有的养殖户,以前总是跟风养殖,等到青虾大量上市的时候,市场饱和,价格暴跌,收入大减。
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也很重要。在浙江的一个青虾养殖场,过度投放饲料,导致水质恶化,水中的有益微生物减少,青虾的生长环境变得恶劣。所以要注重养殖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在青虾养殖的日常巡查中,要观察青虾的活动状态、摄食情况等。像在江苏的一个虾塘,养殖户每天都会进行巡查,一旦发现青虾有异常,就会及时采取措施。
我们还不能忽视青虾的品种改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青虾品种的改良可以带来更多的效益。比如通过优良的亲本选择和科学的繁殖技术,培育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青虾品种。
对于青虾养殖中的生物防治也有技巧。在一些虾塘里,会放养一些吃青虾寄生虫的小鱼,像鲢鱼可以清理水中的浮游动物等有害生物。
我们还可以从养殖场的布局方面考虑。在湖南的一个新建养殖场,布局不合理,饲料储存区、虾塘养殖区没有分开,结果饲料受潮变质,影响了青虾的生长。所以合理的养殖场布局是非常重要的。
在青虾养殖过程中,水质的酸碱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很关键。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雨水较多,水质的酸碱度波动较大,需要更频繁地进行检测和调节。
北方地区冬季时间长,虾塘可能会结冰。在黑龙江有一些南方的养殖户合作的项目,他们在冬季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虾塘,比如增加水面覆盖物等。
青虾养殖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创新。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比如利用智能设备监测水质、投喂等。
最后我想问大家,你们觉得在青虾养殖过程中,是混养密度更重要还是防逃网安装细节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