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的慕尼黑安全论坛会议期间,以色列外长与我国外长王毅的会面格外引人瞩目。
结合中以双方报道来看,以色列外长见到王毅之后,张口就是三个“感谢”:一是感谢中国在二战时庇护犹太人,二是感谢中国工人帮他们搞基础建设,三是感谢中国一直在推动中东和平。
【中以外长会面】
以色列对外态度一向强硬,如今见了中国,把“感谢”二字挂在嘴边,这种谦卑甚至可以说是低姿态的外交态度,很难不引起外界注意。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促使以色列这个“硬骨头”罕见姿态柔和呢?原因有三个:
第一,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这几年,中国在中东事务上频频主动作为,从促成伊朗和沙特握手言和,到推动巴以停火,大家都看到中国在斡旋冲突方面的实力。相比美国那种站队式的做法,中国坚持“劝和促谈”,让阿拉伯国家和伊朗都觉得靠谱。在这种背景下,以色列当然不能忽视中国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上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现在加沙局势越来越复杂,以色列外交压力越来越大,当然希望通过和中国接触,缓解外界对其的批评,并寻求新的外交突破。
第二,中东局势紧张,以色列需要新的依靠。
自加沙战火再起后,以色列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西方国家虽然嘴上支持,但国内舆论压力越来越大,要求以色列收手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且美国的支持也并不牢靠,特朗普虽然在口头上和以色列保持高度一致,但在面对阿拉伯国家的愤怒时,也不得不做出权衡。
【以军在加沙的残暴行为引众怒】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明白,单靠美国已经不够稳妥,得想办法寻求更多大国的理解。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中东影响力越来越大,和中国搞好关系,不仅能减少外交压力,还能给自己留点后路。
第三,为冲突后的经济恢复做打算。
如今的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在全球治理、冲突调解、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也越来越有话语权。从“一带一路”到投资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区,中国已经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
以色列作为“科技创业国”,也看到了中国的潜力。它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需要新的合作伙伴,而中国正是一个值得深挖的市场。说白了,跟中国搞好关系,不仅能缓解外交压力,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不过以色列的“低姿态”并不能掩盖其在加沙乃至在巴勒斯坦的所有作为。与以色列外长见面时,王毅外长直接亮明了中方立场,提出了三个要求:停止以暴易暴,加沙的人道灾难要尽早解决;希望停火协议能落实,别再打来打去;中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两国方案”。
【联合国多次公开“讨伐”以色列】
有意思的是,以色列这次居然没反驳。要知道,以色列平时对欧美国家的批评都是毫不留情,甚至直接怼回去。但面对中国,以色列选择了保持沉默。
这背后原因很简单——以色列不想得罪中国。无论是经济上的合作,还是外交上的影响力,以色列都需要中国。所以即使以色列嘴上不说,心里也清楚中国的态度不能忽视。
当然,以色列有时候是“说一套做一套”,嘴上答应归答应,实际行动还是要看后续发展。
总而言之,从这次以外长与王毅的会面中就能看出,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一向强硬的以色列,都不得不重新思考与中国的关系。
未来,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大,不管是经济合作,还是外交斡旋,都将发挥更大作用。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未来的中东局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已经成为中东局势中不可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