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哪些说法?古人讲“夏至一阴生”是何意?有啥征兆?

青丝评文化 2023-06-22 16:41:03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中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时间节点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界季节周期变化的观察和认知,是对于自然界变化规律的一种集大成的总结和体现。其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包括三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古代农耕文明的时代,人们相信自然界中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可以用来指导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因此,他们密切关注大自然的四季更替,并逐渐发现在不同季节,“北斗”的位置和斗柄的指向也随之变化。

所以北斗七星作为星象标志在远古时期便已经确立,如战国时期《鹖冠子·环流篇》中已经明确写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我们经常看到所谓的“天机”也是北斗演化而来,而夏至时,斗柄指午。

古籍记载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人还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式来确定夏至。如《周礼·地官》中说:夏至日影尺有五寸。郑氏释云:土圭之长也,尺有五寸。夏至日立八尺表,其影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

而夏至的名称在陈希龄《恪遵宪度》有较为中肯的解释:“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同时,这天的正午时分的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呈绝对(接近)直射状而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

夏至一阴生

《易经·复卦》中说“后不省方”,唐朝孔颖达解释为“夏至一阴生,是阴动用而阳复於静也。”自古以来,《易经》即作为中国古代历法的代表,以“十二消息卦”表示一年中阴阳气息的消长,其中与农历五月对应的卦象为五阳在上,一阴来归。夏至这天阳气强盛到极点,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然而盛极必衰,阴阳至此转换,白天从此逐渐变短,古人认为这是阴气初动,故而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夏至一阴生”。

《礼记·月令》中说“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农历五月在中国古代时间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阴阳转换节点,这个道理时刻影响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古人历来强调顺应天时,利用天地阴阳之气调整自己的身心。因此,在古人的时间观念中,夏至日的养生功备受重视。

如《摄生月令》中说“孟夏谓之播秀,天地始交,万物并实。夜卧早起,思无怒,勿泄大汗。”

《遵生八笺》则认为:五月夏至,忌东风,主病。行秋令,主多疫。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

不难看出,古人对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的认知十分深刻。这一时期阳气最盛,积极利用阳气的旺盛进行起居调养可以增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因此,夏至养生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被视为夏季养生的最佳时期。

0 阅读:47

青丝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